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用户注册 | 登广告爆料邮箱繁体简体English
您的位置:主页 > 一日资讯博览 > 微博 >

崛(山加围)的深秋和红叶早已是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未知 2015-10-26 12:53
  
 
对李秀萍来说,每次登山都是不同的体验(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每当深秋来临,位于省城尖草坪区柴村镇呼延村西的崛(山加围)山便换上了轻纱般的红装,红叶灿若落霞,霜叶似火。“崛(山加围)红叶”自古就是晋阳八景之首,再加上交通便利,离市区较近,近几年,把登崛(山加围)山作为周末健身去处的市民也越来越多。
    要说对崛(山加围)山的了解,省城市民李秀萍绝对算得上是“权威”人士之一。她从2008年开始,每个周末的早晨都要登上崛(山加围)山顶,几乎从未中断,到现在已经整整7个年头,除了每个周末以外,这些年里每逢元旦和农历正月初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李秀萍都是在崛(山加围)山山顶上看到的。细细算下来,这些年她登山的次数至少有500次,登崛 山已经成了李秀萍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闭着眼睛也能上了山”。
    今年49岁的李秀萍是省城一家保险公司的业务代表,每个刚认识她的人,都会被她的年龄“吓一跳”,因为她的外貌和状态看起来就像是30多岁一样,特别年轻。李秀萍说,这都要感谢这些年坚持登山,还有每天不少于两万步快走的生活习惯。
    李秀萍第一次登崛(山加围)山,是在1984年的11月,当时她还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和同学们一起爬山游玩,之后在1993年和同事又爬过一回。她还记得那时候上崛山都是坡道,还没有修台阶,山上的风光也远没有现在漂亮,树也没有现在多。
    做保险这行,工作压力特别大,李秀萍一直想找一种健康的释放压力的方法。2008年7月的一天,她想到了爬山,于是那个周末早晨六点,她一个人从下元出发,坐上了第一趟12路支线公交车到呼延村,一路爬上山顶,再从后山走公路下山。她说自己一直记得那次,当她独自站在崛(山加围)山顶上,呼吸着清晨最清新的空气,俯瞰整座城市的时候,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放松。
    从那之后,每个周六的早晨,她都自己坐公交车去上山。直到2010年9月,一位大学同学生了重病,她在照顾同学的时候又遇到了另一位同学,那位同学听说了她每周登山的事情后,也决定一起加入。再往后,她们的队伍越来越大,到现在每周固定的有十多个人,登山的时间也从原来的每周一次增加到每周两次。“山底到山顶一共有五根电线杆,1300多级台阶。从起步到第一个电线杆有450级台阶,这一段路是最长的,一定要坚持下来;第一到第二根电线杆之间有258级台阶,这段是全程最陡最险的,上台阶时会明显感觉腿要抬得更高;第二到第三根电线杆之间有164级台阶,这段路程是最平缓的,可以让自己稍做休息调整;剩下的第三到第四根电线杆的234级台阶,还有第四到第五根电线杆之间的221级就可以调整步伐和气息,一鼓作气地爬上去,就可以到达山顶了。下山就走后山的公路,有利于缓解上台阶时对腿部和膝盖造成的冲击,而且也不太累。”每当有朋友向李秀萍请教登山“秘诀”时,她就会这样建议他们,同时告诉他们,如果体力不好,可以直接从后山公路绕行上山。此外,还有一条山沟里的小路,非常适合“不走寻常路的”的“驴友”。
    三条上山的路,每条都能欣赏到不同的风景。三月里桃花盛开,还有深秋赏红叶的时候,就特别适合走沟里的小路。因为台阶修在山脊上,可以观景,但小路却在山沟里,人和景是融在一起的。10月18日,李秀萍和朋友们就从山沟里上了山,爬着爬着就听到远处有人在喊,“快看,那里也能进去人!”
    7年的时间,李秀萍见证了崛(山加围)山上春夏秋冬和风霜雨雪,她看着山上的灌木从枯黄到长出新绿到浓绿再到枯黄,看着山下的一座座高楼大厦的建起。她说自己最喜欢在冬季的早晨登上山顶,天还黑着,能看到滨河东路上亮着的路灯灯带像条蜿蜒的巨龙一样,然后又在天快亮的时候消失在朝霞中。
    李秀萍说,这些年爬山,她除了收获健康的身体以外,还有就是对自己毅力和习惯的培养。“其实爬山的过程,就像人生一样,当我们体力透支,很累很想放弃的时候,其实只要咬咬牙,再坚持一下就过去了,而等待我们的,一定是最美丽的风景。”
 
本报记者 赵琴
 
[责任编辑:   来源:未知 ]
相关阅读:

新闻排行全站三晋国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