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用户注册 | 登广告爆料邮箱繁体简体English
您的位置:主页 > 地方频道 >

新绛县标杆党支部北社村采访侧记

未知 2018-07-31 14:11
        




         新绛县三泉镇北社村,古为炭道,商贾多投栈于此,富盖北乡,故称平山北。旋以此地近九原,草深虫多而改北蛇村。入元,改名北社。北社村现有人口830人,230户,中共党员16名,预备党员3名,支村委班子6人,耕地面积2279亩。
        一个不足千人的村庄,为何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由“旧”到“新”;由“等”、“靠”、“拖”到“积极”、“创新”、“振兴”,并规范各项工作制度流程,大力完善基础设施,科学部署产业结构,优化驻村企业外部环境,选送责任心强的村民入厂就业,创建出文明和谐的美丽村庄呢?
        带着种种疑问和困惑,我们来到该村庄进行实地采访。刚入该村主街道口,眼前便不由一亮:300米长的党建文化一条街,到处悬挂着随风飘展的五星红旗,在烈日的暴晒下愈加光彩夺目。大气磅礴的党建文化墙上,均以图文并茂、内涵丰富、底蕴深厚、意境优美的绘画艺术渲染着接地气的亭亭玉立的塔松。
        我们被这种风清气正的氛围所感染,不由让司机停车,漫步于街道上四处参观。一位热心的老农迎面走来主动打招呼,当得知我们为采访而来,这位老农便把记者拉到他家中“诉说”村情。在半个小时的交谈中,这位老农一共八次提起村党支部书记辛永强,每次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感和获得感。交谈中还得知这位老人不仅是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还是村里党建文化一条街版面设计绘画者之一。
        告别老农后,我们走进了该村支村委大院,在两委值班室见到了工作繁忙的辛永强书记,辛书记冲记者憨厚一笑并示意先坐下。他忙完事情后,得知我们此行目的是为了专门采集一篇有关北社村党建村务的报道,以推广给其他农村基础党支部学习借鉴。他才答应接受采访,并用浓浓的的汾北方言介绍起支村委一班人的“创业史”。
        为了夯实党建基础,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乡风文明,丰富群众娱乐,方便群众看病。支村委及村民代表废寝忘食、以身作则,不断自我加压,采取集体垫资、群众筹资、在外新乡贤融资的理财方式。先后建设标准化党员活动室、广场文化长廊、村级卫生室共计十间。投资50余万元新建一处面积达330平方且古朴典雅的文化舞台。形成日间照料中心与红白理事会互惠互利的一条龙服务,置办桌凳、碗筷、瓷器22套(个)。配备好婚庆礼堂所有设备,宴席一律实行“四冷六热”,彻底杜绝了铺张浪费和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融资3500余元为村老年协会安装置办了空调和麻将桌,让老年人娱乐有场所、傾吐有人听,不再感觉晚年凄凉孤苦。
        在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支村委投资25万元对村全长800米、面积达2800平方的东西街道路面进行升级改造。并修建光家巷排水渠300余米,村两側绿化带全部围建花砖墙,取缔乱搭乱建20余处。对村中集体环境全面进行了亮化、绿化、美化。
        在我们进入村委会大院之前,有四位玩麻将的村民接受了采访。他们连连称赞辛书记致富不忘本,先后把村里50名村民安排在其创办的锦海运输公司上班。我们问辛书记“走后门”的老乡是否影响其公司效益。辛书记笑着对我们说,北社村党建村务工作其实就是群众的点点滴滴,每一滴水都有亮点,只有集点点滴滴之合力,才能涌入奔腾不息的河流来造富于民。
在采访结束时,辛书记邀请记我们到他家吃顿便饭。我们以他给予的“精神食粮”足以在日后的采访道路上砥砺前行而婉言谢绝。衷心祝愿新绛县北社村的明天会更加辉煌!(特约记者 袁俊宏)
[责任编辑:   来源:未知 ]
相关阅读:

新闻排行全站三晋国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