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用户注册 | 登广告爆料邮箱繁体简体English
您的位置:主页 > 教育频道 >

高考来了 谨防各类诈骗手段

未知 2016-06-02 10:25
 
时间:2016-06-02 08:46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到来,根据往年经验,围绕高考而设置的骗局也将陆续而来。5月31日,为让全省的广大考生和家长不要误入此类犯罪陷阱,本报记者专门请警方为您一一详解与高考有关的种种骗局。 据介绍,高考往往引发不法分子的链条式诈骗,主要集中在三个阶段:考前阶段、查分…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到来,根据往年经验,围绕高考而设置的骗局也将陆续而来。5月31日,为让全省的广大考生和家长不要误入此类犯罪陷阱,本报记者专门请警方为您一一详解与高考有关的种种骗局。
    据介绍,高考往往引发不法分子的链条式诈骗,主要集中在三个阶段:考前阶段、查分阶段、录取阶段。
 
    A 考前阶段:出售高考“真题”
 
    案例:
    2014年6月7日,吕梁市一名考生在结束当天考试后,拨打报警电话。她说,自己在网上花4000元购买的高考数学题答案为假答案。原来,这名考生成绩一般,但家长对她的期望很高,所以压力比较大。自己不想辜负家长期望,于是她在考前浏览了一个有关高考的贴吧。看到有人留下QQ号自称卖高考答案,她一时鬼迷心窍就添加了对方的QQ,对方称有特殊渠道,可以拿到高考真题。
    于是,在与对方反复确认答案的“真实性”后,她给对方汇款4000元,并通过电子邮箱收到了答案。“考试前几天,大家都在做最后的冲刺,我觉得有答案在手,就没有认真复习,一直在背答案。直到开考后,我拿到试卷一看,完全被吓到了,因为没有一道题目是一样的。我才发现上当受骗了。”被骗考生说。接到报警后,警方立即展开调查。
    在此,警方提醒广大考生,应该树立正确的考试心态,高考试卷及答案在解密前属于绝密级国家秘密,出售者涉嫌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购买答案者也涉嫌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在这起案件中,嫌疑人通过虚构假答案在网上兜售的方式实施诈骗,已经涉嫌诈骗犯罪。
    采访中,警方介绍,据警方目前掌握的情况,在考前阶段,犯罪分子主要抓住考生及家长升学心切的心理展开骗术,惯用的手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骗术一:命题老师“必考必中”
    伎俩:依靠互联网上的一些网络培训机构,骗子往往在考试前以高考“命题老师”为幌子,进行所谓的“考前指点”,提炼“必考必中”试题。
    拆招:根据保密规定,参加高考命题人员都签订了保密协议,承诺身份保密,不向任何人提供与高考命题有关的咨询意见,不参加任何与本项考试有关的补习、辅导和助学活动等。因此,所谓的“真题、命题”即为“伪命题”。
    骗术二:无线耳机等可通过安检
    伎俩:骗子散布销售短信橡皮、无线耳机等作弊器材信息,声称此类器材可以通过高考安检,并承诺在高考过程中帮助联系答题,传递正确答案,帮助考生考试过关。
    拆招:高考安保措施越来越完善,高考时各考点将使用电子屏蔽器和无线电探测仪等设备来强化考场管理,并加强考试期间的网络和短信管理,防范和打击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作弊等严重考试违规行为。
    骗术三:“特长生加分优惠”
    伎俩:骗子谎称能办理艺术、体育、小语种等各类“特长生”加分,还会煞有介事地要求考生提供“特长生”资格证书,以此骗取钱财;骗子还会冒充高校招办工作人员,租用办公地点、考试场地,设立小语种、艺术类提前招生考试现场,私自组织考试,骗取考试费和录取费。
    拆招:特长生加分、少数民族加分等加分政策,学生所在的高中会统一组织申报加分手续,任何个人和机构都不可能通过“特别途径”加分。
 
    B 查分阶段:谎称可以查询考分散布木马
 
    案例:
    2014年7月2日18时,平遥考生贾文林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称自己的高考志愿被他人篡改。原本,他在一批A类院校中,填报了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中北大学5所学校,此后,却被改成只报考山西农业大学(二批A类)一所学校。接到报案后,万荣县公安局立即组织民警展开侦破,网监大队民警先后赴太原、运城等地调查取证,并在万荣中学召开会议,敦促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7月6日18时许,犯罪嫌疑人郑某在其家人的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据警方介绍,郑某与贾文林有矛盾。郑某交代,他与贾文林是同班同学。2014年6月29日,他通过本班QQ群获取了贾文林的考号及密码后,于7月1日13时许,在自家的计算机上用贾文林的用户名登录并将其高考志愿篡改。近年来,已经有多起高考考生志愿被篡改事件见诸报端:山西芮城县考生常某某高考志愿被篡改;浙江萧山第二职高十多名学生的高考志愿被篡改……这些案件多为考生的同学出于恶作剧或报复而为。
    在此,警方提醒广大考生要提高防范意识,妥善保管密码,不要委托他人进行网上信息查询或信息登记操作;志愿必须由本人填报,任何部门、学校、个人无权要求考生提供登录密码或代替考生填报志愿。
    高考结束后,整个录取阶段,是高考诈骗的多发阶段,也是各种骗局层出不穷的阶段。综合往年经验,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的理由,主要集中在教育补贴、考分查询等方面。
    教育补贴。一到高考结束,不法分子就会冒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以向高考生发放助学金、减免学费、办理助学贷款为由实施诈骗。此类骗术在高考后的一到两周内,最易高发。
    考分查询。高考结束后,骗子会通过伪基站群发短信,称可查询高考成绩,并附有一个网址链接。不少考生收到此类信息后,便会迫不及待点开网址链接,然后手机便会被偷偷植入盗取网银的木马软件。
    冒牌知名高校的钓鱼网站。骗子制作仿真度较高的页面并更新网站内容,此类网站制作精美,学校名称“高大上”,多以知名院校为仿冒对象,以“破格录取”名义诈骗考生钱财。
    对此,警方提醒,虽然年年都会防范此类诈骗案件,但依旧有人上当,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利用了考生和家长的某些心理。报考时,大家务必要保持平常心,不要相信任何非官方机构公布的关于高考方面的信息,更不要寄希望于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取高校录取资格。如不能确定信息真伪,也可访问教育部网站“信息公开”栏目查询教育部最新公布批准的高等学校名单,不在此范围内的“大学”“高校”,均属违规办学招生。
    针对钓鱼网站性质的假网站,家长和考生务必通过正规渠道进入各地高考线上报名平台。除了通过学校发放的权威资料直接输入网址之外,切莫通过其他网站通过检索的形式搜索各类官网信息。
 
    C 录取阶段:诱哄家长和考生可以花钱上大学
 
    案例:
    2015年11月,山西省高平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接到市内多名学生家长报案称:高平市海伦传媒艺术培训班负责人胡某骗取多名学生家长现金共计30余万元。接报后,刑侦大队立即对此立案调查,经过3个月的时间,先后辗转北京、青岛、太原等多地,获取了犯罪嫌疑人胡某实施诈骗的确凿证据,并于近日将其抓获归案。
    经查,胡某今年30岁,是高平市海伦传媒艺考培训班负责人。2014年,胡某在高平市一出租房内开办海伦传媒艺术培训班,以能帮他人升入二本院校、通过艺术考试为幌子,先后诈骗8名学生家长共计人民币30余万元后畏罪潜逃。2016年1月8日,胡某被列为网上逃犯,并于近日被山东省青岛市铁路公安处抓获。目前,案件深挖及追赃工作正在进行中。
    警方介绍,几乎每年招生期间,都会有人自称有办法让不够一本线的考生录取到一本院校,不到本科分数线的录取到本科院校,其目的是骗取考生家长的钱财,败坏高考工作信誉。按照招生录取规定,录取过程必须严格按照各省划定的分数线分批次投档。只有考生的高考成绩达到了某一个批次的最低控制线才有进入投档的机会,同时需要达到投档要求,才会被投档成功,最终录取结果上报教育部进行电子注册。
    除了骗子常用的“花钱跳档录取”,警方介绍,在录取阶段,还有几种高发的骗局需要广大考生和家长注意。
    骗局一:谎称有高校招生内部指标
    不法分子假借高校招生 “中介机构及代理人”,以高校自主招生、定向招生等名义,称其有内部指标、机动指标、高校自主招生指标等进行诈骗招生。
    防范技巧:院校的自主招生计划和定向招生计划都是由教育部统一下达并向社会公布,未经教育部批准招生的学校和计划,国家不予认可,任何单位不得游离于正常工作体制之外招生,不得委托中介招生,所谓“内部指标”都是骗局。
    骗局二:冒充军校招生
    诈骗分子会采取伪造军校招生公文、公章等手段蒙骗考生和家长,以“内部招生指标”“计划外招生指标”“军校扩招”等为幌子,向考生及家长寄发通知书,伺机诈骗。
    防范技巧:军校招生无内部指标,不可能计划外招生,更不会向考生及家长收取成千上万的高额费用。国防生招生不可能存在“内部招生指标”,也不会提前“预录”。
    骗局三:伪造录取通知书
    实行网上录取后,录取通知书由学校招生办公室直接挂号发给录取的考生,需缴纳的所有费用都在学生入学报到时直接缴给学校,接收录取通知书时无须向任何人或单位缴纳任何费用。对于所谓“招生中介机构”或“招生代理人”给的录取通知书,或是莫名收到某学校寄来的录取通知书,首先要上网查询,核对真伪,如网上一时查不到,应到当地招生主管部门当面咨询或电话查询,以防上当受骗。
 
本报记者 辛戈
 
    ○相关
 
    这些“谣言”切莫中招
 
    高考越近,大家越忙,网络上关于高考的不实传言和陷阱也越来越多。针对每年高考季的“谣言”,警方提醒大家切莫中招。
    谣言1:某某,你的准考证丢了
    “朋友捡到一个准考证,有认识的通知一下:姓名:白娅倩,考点:一中,考场:013,座号:11,准考证号:204101311。联系电话159××××××××。扩散,扩散,别耽误孩子高考。帮助他人手留余香!”
    真相:同一信息多地散布,联系电话多为虚假。警方提醒,高考来临,如果捡到准考证,通过网络扩散传播固然是一个办法,但留下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的方法,难免为捡拾者带来困扰,建议不妨直接送到考点、学校或者当地的派出所,最快联系到失主。
    谣言2:阅卷赶进度不管对错
    曾经,一条内容为“高考阅卷老师冒死揭露内幕,学生前途就是这样被耽误”的信息引人关注。说高考阅卷工作大量聘请只顾拿钱的研究生,只为赶进度不管对错,且会跨科阅卷,明明能给8分的给了0分。
    真相:高考阅卷人员遴选过程严格,为了充分理解当年高考试题吃透评分标准,评卷老师还要接受严格的岗前培训。培训中老师们会对标准卷进行试评,绝不可能跨科阅卷。一旦发现评卷老师可能存在问题,卷子都会复查重评。阅卷结束后,相关部门还会对试卷多次校验。
    谣言3:试题泄露,花钱能买
    每年高考语文还没开考,网络上就已“剧透”出N个版本的高考作文题,引发全省乃至全国网络上的疯传、疯转。
    真相:试题属国家绝密材料,高考试题的保管和运送都有严密的管理措施,所有接触试卷的人员都实行封闭式管理,考试前,试题不可能泄露。
 
( 责任编辑:张静玉 )
[责任编辑:   来源:未知 ]
相关阅读:

新闻排行全站三晋国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