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用户注册 | 登广告爆料邮箱繁体简体English
您的位置:主页 > 要闻 > 好人好事 >

丁宣彰:情注山村脱贫路

未知 2019-02-18 12:28
丁宣彰:情注山村脱贫路
  “干群关系融洽了,村容村貌变美了,脱贫致富的门路宽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思想观念转变了!”谈起这两年来的变化,临县贺家坡村民个个喜上眉梢,“这一切变化,都是因为我们村来了个‘第一书记’!”
  村民们口中的“第一书记”,是省农业农村厅派驻贺家坡村的第一书记丁宣彰。2016年11月,28岁的丁宣彰主动请缨来到这个吕梁山下的小山村。
  “整个村庄条件落后不说,更为糟糕的是干群关系紧张,村民思想涣散,根本没有穷则思进的思想共识。”对于刚进贺家坡村时的境况,丁宣彰至今记忆如昨。
  村民们白天有事忙,丁宣彰就晚上去走访,饿了就吃口方便面。入村40多天,丁宣彰走遍了全村的家家户户,对民情民意心中有了底儿。
  白天调研,夜里总结。一个对症下药的良方逐渐成熟,“贺家坡村物质上的贫困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贫乏,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也发挥得不好。”
  先是组织修建党建活动场所,设置了党员活动室、会议室、办公室等,配备完善了电脑、文件柜、桌椅等日常办公设备,给党员一个固定的“家”。然后是建立完善“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等10项制度。同时,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注重从返乡大学生、能人大户、青壮年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成立扶贫工作小组……功夫不负有心人,丁宣彰啃下了一个接一个的“硬骨头”,支部的凝聚力强了,在群众中的威信提高了,真正成了群众的“主心骨”。
  要拔掉贺家坡村的“穷根”,就必须让村民学会“靠自己的骨头长肉”。在全面摸排掌握村情的基础上,丁宣彰将整村困难和贫困户实际致贫原因收集汇总,与村“两委”干部一起梳理和分析,引导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造血功能”,投入90余万元发展养殖合作社2家,建成鸡舍4栋,建成规模养殖猪舍2栋;先后种植中药材200亩,高产玉米种植面积由原来700亩扩大到1000亩,建成脱毒马铃薯种植基地300余亩,引导和组织劳务输出近100人……
  “驻村脱贫攻坚,不仅脑子里要有思路,情感上也要有温度。”丁宣彰说。全村最困难的9户帮扶任务丁宣彰一肩扛起。贫困户刘满庆下身瘫痪,和老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十分困难,丁宣彰帮助他申请解决了残疾人基本保障问题,重新点燃了他的生活希望。“小丁真是个实心实意干实事的人。”在自来水安装工程动工的那天,贫困户杨青生激动地说。
  街道小巷硬化了,路灯亮了,村里美了,村里还配备了自卸式农用垃圾环卫车,扩容改造变电站,建成2个村级广播站及播放终端项目……贺家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心思变、人心思进、人心思干。
  看着贺家坡村日新月异的变化,丁宣彰写下了这样的话:“不做过客,不当看客,用自己的努力和实干,和贺家坡村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奋斗致富奔小康。”
 
本报记者 王秀娟
[责任编辑:   来源:未知 ]
相关阅读:

新闻排行全站三晋国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