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记爱岗敬业的模范王合龙
撰文:宁晓蕾
作者简介:宁晓蕾,汉族,中共党员。1988年4月出生,山西运城稷山人,2012年7月参加工作,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省政府办公厅参事室副主任科员。2002年9月至2005年7月,山西省康杰中学学习;2005年9月至2009年7月,北京工商大学市场营销(数字管理)专业学习;2009年9月至2012年6月,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专业学习;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中国银行山西省分行工作;2015年12月至今,省政府办公厅参事室副主任科员。
二十年前,一个刚从部队转业的英俊青年,走进了山西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的大门。
二十年来,他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始终专注做好一件件平凡甚至是琐碎的小事;他虽没有惊涛骇浪的架势,却用小小的行动感动身边所有人;他虽没有显赫耀眼的职位,却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极致。他像一头老黄牛,俯首耕耘在希望的沃土上。
二十年来,在他既有过欢乐,也有过痛苦的人生旅途上,满布着奉献的足迹; 在他宽广的胸膛里,始终跳动着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
二十年后的今天,他已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变成了一个两鬓斑白的中年人。但他的工作热情不减,为党的事业不断奋斗的精神持续高涨;他热爱集体,关心同志,在平凡的工作中,默默地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就是省政府办公厅史志档案中心王合龙同志,一位敬业奉献的军转干部,一位兢兢业业的优秀共产党员。
服务政府参事和馆员,他不遗余力
自1999年军转分配到参事室(文史馆)工作,已经近20个年头了。但凡是和王合龙打过交道的政府参事、文史馆员,无不由衷地称赞他:“合龙同志真是个靠得住的人儿!”“出去调研,只要有合龙在,我就放心了!”“啥事也愿意麻烦合龙,因为交给他最放心了。”
多年来,参事室(文史馆)都要组织省政府参事、文史馆员列席当年的省政协会议。王合龙同志在会议期间,要从事大量的工作,从参会人员的登记、通知、照片收集、住宿安排,到会议记录、编写通讯稿、联系媒体等,再到会后征求意见、安排调研等,事无巨细,每一件都要安排妥当,不能出差错。他经常晚上加班到深夜,就是为了将与会代表的建议反映上去,以便真正地发挥参事馆员参政资政的作用。
从参与修改《政府工作报告》到列席政协全会,从事关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到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参事们在深入工矿企业、农村社区进行广泛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认真撰写调研报告达百余篇。参事、馆员平均年龄都很大,对于电脑操作普遍不太熟悉,因此所有的调研材料、汇报材料和文艺作品,参事、馆员们拿回来的大都是纸质版本。这都需要王合龙同志细心整理,认真编辑成电子版本,以便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和长期资料的保存。工作量大,服务的老师数量多,时间久了自然让人疲累,可是王合龙却说:“这些东西都凝聚着参事馆员的心血,是他们调研走访多地、深思熟虑的建言献策,一定要原汁原味地反映出来,我通过编辑整理,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收获颇多。”朴实的话语,积极的心态,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他就是这样一个愿意学习和成长的人。
王合龙长期担任办公室负责人一职。而他办公室的大门总是面向所有的人敞开着的。与所在单位有关的各种事务,人们首先会找到办公室向他进行了解和咨询。王合龙总是有求必应,他会不厌其烦地向来人讲解有关政策和制度,帮助来人处理各种问题。有些他本人不太懂的问题,他也从不推托,不是找单位其它同志询问,就是把问题记在心里或小本子人,一遇到懂的同志就会咨询和打听。凡是人们问到的事情,他都会做到件件有着落,那怕翻箱倒柜找资料,也要给人家做解答。他本身的工作任务就很繁重,加上各种额外的事情,他的时间常常不够用。于是,他每天早上六点多就赶到单位,晚上7点以后才向家赶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二十多个年头里,王合龙就是这样起早贪黑地工作着。
单位的机算机坏了,他会查阅各种资料自己动手修好;电水箱的水笼头出了问题,他利用星期天,琢磨一个上午把它修好;楼道的灯管不亮了,他买来新的独自把它装上;厕所堵了,他弯下腰用铁丝一点一点地设法疏通。单位的同事们夸赞他说:“合龙就是我们的身边的活雷锋。”他却憨厚地笑笑说:“干活是锻炼身体,再说这些小事总得有人去干。”
宣传参事和文史工作,他匠心独运
参事室(文史馆)集合了一大批具有专业才能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专家、学者、教授。近几年来,在参事室领导的主持下,在王合龙的努力推动下,一本本书籍得以顺利出版发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这些书籍包括《2005-2015参事工作文集》《山西抗战事略》《爱“廉”说——三晋传统廉政文化集萃》《微说周易—易经的人生启示》《止学镜鉴》等等。一大批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出版的背后,都凝聚着王合龙的心血:繁重的校对工作、稿酬发放、联系协调等工作。
多达百万字的《2005—2015参事工作文集》是王合龙亲自汇编整理的一本厚重的资料性文集。由于时间长,跨度大,要想把这些资料全部找到并汇编成册,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王合龙从搜集参事们发表过的文章入手,先后查阅了上百份报纸和刊物,阅读了数百万字的建议和各种文稿。把这些资料汇综起来后,他又和同事们一起,一个字一个字的校对和修订。经过长达半年多的努力,这套饱含着王合龙巨大心血的‘参事文集’终于得以付梓,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
依托单位的“一网一刊”,王合龙将山西参事文史事业的宣传工作做到了全国参事文史系统的前列。“一网一刊”指的是定期出版的《晋参通讯》和每天实时更新的《晋参在线》。他亲自设计、更新、完善了“晋参在线”网,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粗到细的转变,十个板块的内容将领导动态、时政要闻、室馆动态、建言献策、参事馆员风采、政务信息等尽数囊括,为室馆信息公开、服务高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保障。
《晋参通讯》包括室馆动态、参事馆员建言献策、他山之石等板块内容,他积极邀稿、认真组稿、细心校对,并向兄弟室馆和省内单位寄送。他积极向国务院参事室投稿,累计登载二十余篇文章。以上这些工作对于宣传壮大山西省参事室(文史馆)在全国参事文史系统的影响力功不可没。
做好办公室日常工作,他独辟蹊径
作为一名普通干部,王合龙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表现出了非常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遇到困难的工作总是主动承担并想办法解决难题。在日常工作中,该同志敢于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以理性的思维、科学的分析认真做好办公室的文秘和综合性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单位大局为重,真正做到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树立起了办公厅干部的良好形象。
勤学善思是王合龙的最大特点,他特别注重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工作中勇于创新是他的另一特长,他善于独辟蹊径,千方百计提高工作效率。他根据手头上的工作具体分类,拓展工作思路、细化工作内容、规范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能,以精益求精的高标准、高要求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以科学化、高效化、精细化为目标,利用合理的统计分类方法规范整理年度行文记录,并建立完善的电子档案,提高了工作效率。
对于长期工作中总结的好做法好经验,他毫不藏私,主动地分享给工作经验少的新人,并手把手地指导。而对于自己不擅长的新技术新方法,他又能俯下身来,谦虚谨慎地学习。他常说:“你们年轻人脑子活、手快、胆子大,我要多向你们看齐。”
他就是这样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办公厅一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岗位、好学创新、攻坚克难、敬业奉献这样一个个美好的标签,你都能在他的身上找到痕迹。
王合龙没有炫目的高功,没有诱人的荣誉,只有本文记叙的一件件平淡无奇,常人好做,然而又难以坚持做下去的小事。但是当我们把这一件件小事串缀起来时,却发现眼前的小事竟如珍珠般灿烂,金子般纯净。
二十年过去了,王合龙坚守着办公室的工作岗位,迎来送往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关于他爱岗敬业的点点滴滴的故事,像风儿一样在办公厅里吹拂,温暖了所有的人。
或许有人会问,王合龙实践的是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我要说,是蜡烛燃烧自己,奉献光和热的价值;是钉子般安心本职,默默付出的价值;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百折不挠、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