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用户注册 | 登广告爆料邮箱繁体简体English
您的位置:主页 > 旅游频道 >

从“局”到“委”山西11市旅发委同日揭牌

未知 2017-04-05 18:17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 2017-03-28 10:04:48
    要深入挖掘“地上”资源,高起点大手笔谋划文化旅游产业,在创新体制机制、重大项目开发上实现新突破,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转型的新引擎新支柱,将山西省打造成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
 
    特别要把文化旅游业加快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以“旅游+”为思路,积极发展全域旅游,实施大项目建设、大企业运作,努力实现旅游产业提档升级,把山西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2016年11月24日,山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将省旅游局更名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并列入政府组成部门。此举意味着山西旅游从单一部门推动,向部门综合联动转变,改革后在旅游局原有职能基础上,将进一步增强综合协调职能,也就是说由原旅游局单一的行业主管部门转变为负责全省旅游发展综合协调、产业促进、资源统筹和服务监管的政府综合协调部门。3月28日,省旅发委及11市旅发委同日揭牌。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以文化旅游业为突破口,坚定转型升级的信心和决心。
 
    从“局”到“委”的变革之路
 
    从旅游局到旅发委,更名究竟会带来什么变化呢?这场旅游机构改革又会催生出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经济新常态下,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会越来越大,在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方面也有重要意义,加快旅游业统筹协调发展、成立省级旅游发展委员会是大势所趋。
 
    旅游局更名为旅发委,不仅是名称变化,而是在行政主体、机构人员、职责权限等方面,都有了实质性调整。
 
    行政主体方面:由旅游局变更为旅发委,是由政府的直属部门升级为组成部门。以委员会和办公室的名义,便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为旅游产业由单一部门推动向部门综合联动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基础。
 
    职责权限方面:旅游部门综合协调作用进一步加强、管理视角进一步扩大、职能作用进一步提升,在协调工作中能更有效地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理顺机制方便监管
 
    长期以来,大多数地区采取传统的旅游局模式,将旅游部门的职能局限于“行业管理”,停留在“小旅游”“小产业”状态,与当前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新兴业态不断发展的趋势不相称,一些旅游部门尝试统筹协调、规划调控、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管四个方面的工作,“小马拉大车”的现象较为突出。旅游局更名为旅发委是积极适应新时期的全域旅游发展和解决现有问题的理性选择。
 
    优化环境加速发展
 
    总体而言,旅游局更名为旅发委是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创新旅游管理体制的重要举措,是旅游局的升级版本,拥有行政主体体制的优越性和机构改革的专业性,并利用政府在行政决策上给予旅游部门的支持和资金的保障,使得其跨部门协调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旅游局更名为旅发委标志着省市县的旅游体制机制改革的引擎已经发动,代表了政府旅游产业发展理念的升华,管理体制的创新,工作职能的优化,工作思路的拓展。
 
    链接
 
    海南省旅发委成立背景:旅游作为海南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2008年金融危机对旅游业影响巨大,当年底统计入境游客8.1万人次,同比下降32.4%,内外高端会议和会展下降。面对旅游经济的巨大冲击,海南率先成立旅游委员会,是想统筹全省力量积极应对海南旅游经济的严峻形势。
 
    北京市旅发委成立背景:2011年,北京市要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的生态附加值、文化附加值、科技附加值、服务附加值、教育附加值,实现旅游“资源多样化、服务便利化、管理精细化、市场国际化”。为了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北京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北京设立北京市旅游委员会,为全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示范作用。
 
    云南省旅发委成立背景:云南于2013年将旅游局正式更名为旅游发展委员会,以云南旅发委的成立为契机,尽快研究和完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重点强化旅发委的组织和统筹协调职能。
 
    江西省旅发委成立背景:随着旅游业在江西省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江西省设立了力争主要旅游产业指标全国前十的目标,于2014年召开全省历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设立江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进一步促进江西旅游产业的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发委成立背景:2014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抓住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契机,从完善顶层设计着手,在原自治区旅游局的基础上,积极调整旅游部门的设置和职能,组建了旅游发展委员会,把旅游部门由政府主管部门升格为政府组成部门。
 
    西藏自治区旅发委成立背景:201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上半年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0%,西藏未来将以拉萨国际旅游城市、林芝旅游区的规划建设为基点,打造一流的世界精品旅游目的地,“走旅游路、吃旅游饭、发旅游财”的富民模式要求旅游部门更高效的协作统筹管理职能,2月13日,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揭牌成立。
 
    发展目标
 
    总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力争旅游经济总收入、人均出游率、旅游就业三项主要指标实现“三个翻一番”。将旅游业建设成为山西经济结构调整的先导产业、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具体来说:
 
    一是实力更强。旅游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效益进一步提高,旅游产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到2020年,接待游客总量达到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7000亿元。
 
    二是结构更优。旅游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体系进一步健全,旅游经济发展更加健康持续。到2020年,休闲度假功能明显增强,旅游购物在全省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超过20%,国内过夜旅游者人均消费明显提高。
 
    三是贡献更大。旅游产业助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改善环境的能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00万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助推全省现有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旅游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25%以上。
 
    四是品质更好。以国际化标准建设旅游设施、提供旅游服务,形成一系列优质的旅游线路、旅游城市、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品牌。到2020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出游达到5次,游客满意度达到90%以上。
 
    把握原则
 
    为实现上述目标,在今后全省旅游业工作中,要积极顺应消费大众化、需求品质化、发展全域化、产业现代化、竞争国际化的现代旅游业发展新趋势,注意把握以下五条基本原则:
 
    一是全域化引领。要坚持把全省作为一个大整体来谋划布局,作为一个大景区来经营美化。省、市、县三级规划协调、资源互动、工作联动,实现旅游产品全域优化、旅游线路全域统筹、旅游品牌全域整合,旅游市场全域营销的发展氛围。
 
    二是融合化发展。以“旅游+”“+旅游”为主要抓手,建立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联动机制,加强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资源性融合、生产性融合和服务性融合,加快培育旅游新业态。
 
    三是项目化建设。深入挖掘地上资源,高起点大手笔包装、策划旅游项目,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着力推进旅融对接,加大项目投资力度,提升项目建设规模,推动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提档升级。
 
    四是市场化运作。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理顺管理体制,理顺经营机制,引进一批战略合作者,培育一批经营主体,搭建一批旅游投融资平台,按照市场化、公司化、专业化要求,打造山西旅游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全省旅游产业发展。
 
    五是国际化标准。坚持用国际化理念引领旅游业发展,用国际一流的标准和要求打造旅游产品、培育旅游市场、推进旅游服务、培育旅游企业、塑造旅游综合环境。
 
    抢抓机遇
 
    当前,无论是置身于国家大背景下还是立足于我省综改转型、振兴崛起的现实要求,旅游业都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同时,由于山西省过去多年的煤炭依赖,服务业特别是旅游业基础薄弱、发展艰难,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准确把握,努力开创全省旅游工作新局面。
 
    从国家层面看: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近两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文件中有62个涉及旅游工作,国家旅游局又与相关部委联合发布了19个旅游专题政策文件。国务院前不久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第一次把旅游业纳入国家专项规划,对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推动旅游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全国31个省区市都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加以优先发展,有20个省区市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2016年,包括我省在内的全国21个省区市召开了高规格的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形成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抓旅游的大格局。国家旅游局注重顶层设计,积极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跨省区市旅游发展规划,建立区域旅游促进推广联盟,加大对地方特别是中西部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推进现代旅游治理机制建设。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测算,2016年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达11%,人均出游近3.4次。入境旅游人数摆脱多年的徘徊局面,国际旅游收入1200亿美元,其中接待外国人数2815万人次,增长8.3%。同时预测,2017年全国旅游总收入将超过5万亿元,国内旅游人数要达到48亿人次。
 
    从山西省情看:首先是优美的山水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既有特殊自然环境造就的天成之美,又有五千年历史文化厚植的人文之韵,独特的气候条件、迥异的地理地貌、辈出的历史名人;丰厚的文化遗存、多彩的民俗民风等各种元素交织融合在一起,使得山西文化旅游业特色鲜明、魅力独具。其次是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文化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全省高速公路里程突破5000公里,通航运行的民航机场有7个,大西高铁太原至西安段、石太客专建成通车,太焦高铁、大张高铁、大西高铁大同至原平段已开工建设。对外开放的口岸已有2个。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标牌标识、旅游厕所等配套服务设施逐步完善。第三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基础。5A级景区达到7家。3家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四星级以上饭店80家。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对文化旅游业高度重视,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进行培育,两年来密集出台了6个推动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当前全省上下正全力推进旅游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旅游市场主体活力不断释放。
[责任编辑:   来源:未知 ]
相关阅读:

新闻排行全站三晋国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