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用户注册 | 登广告爆料邮箱繁体简体English
您的位置:主页 > 一日资讯博览 > 综合 >

繁华都市中,如何让年味更浓?

未知 2015-02-17 09:55
今年春节太原禁炮,作为都市人,这个年该怎样过才能显得更红火、更有年味呢?瞧,这几个家庭,真可谓各具新意,给人感觉既温馨、和睦又热闹。那咱们就来看看他们是怎样过创意春节的吧!
 
 
五色彩纸剪出年味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个周三,也是太原市近郊王家庄年前最后一次赶集。这个冬天,春莲住在市区儿子家,但她天天掐着时间,说一定要赶在腊月二十三回村里赶年前最后一次集,不为置办年货,只为买五色纸、五色挂钱、供香供品等,因祭祀先人、祈福来年是这个家过年的传统,多少代人都在沿袭。沿袭的除了购买这些物件,还有一件事对于春莲来说是年前必做的,即剪五色窗花。
    “剪裁方法是婆婆教的,据说凡嫁进来的媳妇都得会剪。剪纸的样式虽简单,只是意义不同罢了。”现在已经“升职”婆婆的春莲,一手拿着彩纸一手拿着从她的婆婆手里接过的剪刀,这一剪就是30多年。而今,在她的身旁,又坐着自己的儿媳妇,她要手把手教她这门“家族手艺”。春莲告诉媳妇,剪的花样无非就是鱼、花和瓶子之类的,预示着富余、吉祥、平安,贴的时候也有讲究,比如这鱼要贴在厨房,花要贴在卧室、客厅,而花瓶则要贴在冲门的位置或门上。至于如何剪,春莲起身从柜子里拿出一张牛皮纸的窗花样子。“你先拓在彩纸上描边,然后沿着线剪就好。”春莲告诉媳妇,这窗花样子是她这几日熬夜剪好印着画出来的,为的是让媳妇更上手、更易学。
    “这叫挂钱,五种颜色,是春节时挂在门上的装饰品。”春莲看媳妇剪得差不多了,又拿出买来的另一种剪纸。作为城市人的儿媳妇哪见过这样的东西,她随手拿起一张。这种剪纸外面有框,中间有画儿,底端还剪出穗儿,看着十分喜庆。婆婆告诉她:“贴这个可是有讲究的,红东、绿西、黄当中,粉、紫分别挂在三色之间。而且只能挂单数,不能挂双数。”婆婆让媳妇好好记着,并把手中的剪刀交付在媳妇手中。这样的交付,不是简单的传递,而是一种家族传统的传承仪式。
    而此时,春莲的丈夫也在厨房里教儿子如何熬浆糊,儿子说拿透明胶粘就好,方便。而父亲则严肃地告诉儿子,贴对联、窗花的浆糊必须自己熬,熬出来的粘得牢,福气、平安才能糊在咱家里,跑也跑不掉。
 
 
    本报记者王倩
 
 
 
全家人齐穿中国红
 
 
    在中国的传统中,过新年穿新衣的历史由来已久,它和舞龙、舞狮、敲锣打鼓、贴春联、放鞭炮、挂灯笼一样,是节日喜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多姿多彩的春节新衣,把节日的气氛烘托得更加浓烈、更加美好。为了让年味更浓,新年更喜庆,对于过新年穿新衣,省城市民李丽有自己的看法。
    “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对于穿新衣这件事情,大家并没有以前那样期待和热衷了,只要有需要,大家平时就会给自己和家人购置新衣。”2月15日,李丽认为,在过大年的时候,我们可以穿着比平时喜庆、彰显传统特色的服饰。
    “今年我在网上给全家人每人置办了一件红色唐装。”李丽告诉记者,之前中国人逢年过节、走亲访友都会选择穿唐装,后来逐渐被现代服饰所代替。现在为了增加年味,可以把传统服饰穿回来,总会在节日显得别有一番风味。
    “辛劳一年,家中的老人、孩子总是我最大的牵挂。今年想着给家人穿上喜庆、大吉大利的红色唐装,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如意,红色还可在辞旧迎新的新年里,预示着一家人的日子红红火火,全家人在节日里穿上特殊的服饰走亲访友总会引来大家的关注与问候!”李丽告诉记者,现在自己一想到过年时全家人都穿新唐装,就特别期待。
    随后,记者在网上各大商城看到,最近两个月,传统服饰的销量较上半年有明显的增幅。淘宝上一位店家告诉记者,近两个月来,购买唐装等传统服饰的人很多,主要以购买儿童和中老年人传统服饰为主,有的热销款式一个月销量能达到上万件。
    当日,记者在太原市桃园路一家销售传统服饰的店里看到有几位年轻人在选购,其中一位女士表示,过年一定得买一套民族服装穿,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都可以穿出去。作为中国人,不仅仅要有中国心,也应该有中国人的服饰标志。这些年,很多人的穿衣打扮具有越来越浓厚的民族节庆气氛,单说大家在贴对联、挂灯笼时,若没有一身合体的民族传统盛装,总觉得有些不到位。
 
 
    本报记者 高芳芳
 
 
 
阖家欢乐办“春晚”
 
 
    眼看春节临近,最近几天,太原市64岁的陈大妈忙得不可开交,除了买年货、大扫除这些每年都要忙碌的事情外,今年陈大妈又多了一项,那就是勤练歌舞,因为全家今年要过一个不一样的春节,自办“家庭春晚”。因为是第一次,所以全家人都准备得格外认真,生怕自己上台出丑。
    “以往过年都是大家在一起吃吃喝喝,时间久了觉得很无聊,因此陈大妈便提出家庭‘春晚’的创意,一说出来全家都十分赞成。”陈大妈告诉记者,她和老伴都喜欢唱歌跳舞,孩子们可能也从小耳濡目染,几乎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很热爱文艺,小孙子们从小就开始学小提琴、古筝等。对于今年的“春晚”,全家人期盼已久。
    说起自家“春晚”,陈大妈的老伴颇为自豪。“别看只是我们大家庭的小‘春晚’,但一定要打造成为我们家的品牌栏目,不仅要经过多次彩排,而且全家一个人不能少。”他介绍,目前他们这个大家庭共有14口人,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孙子孙女也有4个。今年是他们“家庭春晚”的第一届,但大家积极性都很高,所有人都会参与到晚会中,唱歌跳舞、相声小品,节目品种五花八门,精彩多多。最后全家还会对各节目进行评分,优秀节目将会获得长辈颁发的小礼物。
 
 
    本报记者 马云梅
 
 
 
春节择食更趋健康
 
 
    春节期间,每天看着无数美味,想必是大家都非常开心的事情。那么,如何吃得既营养健康又充满节日乐趣呢?
    省城某超市理货员张阿姨表示,往年春节期间,超市里的促销货架上基本都是糖果、白酒之类的产品,而今年像那种高热量的食品已不再流行,现代人都注重营养健康了,超市也随机应变推销一些低脂低糖的有山西特色的东西,比如说红枣、醋、荞麦之类的,要不然就是进口食品,“那些比较健康养生的东西今年都比较受欢迎。所以,大家春节期间逛超市选零食的时候,其实可以参考一下促销货架上面的东西。”
    除了超市张阿姨提供的信息之外,每年都会张罗一大家人吃饭的罗大姐也有话说:“我们一大家子人在一起过年,人比较多,要吃啥的都有,前两年每次买一大堆瓜子、花生、糖,最后老剩下一大堆,放在那里也没人去吃了,小孩子也不爱吃,都浪费了。还有那些雪碧、可乐什么的,最近都没人喝了。而且,现在过年吃饭都不怎么吃肉了,真是不一样了。如今人们有学问了,也会吃了!我现在过年呀都得紧着他们说的健康食品去买。”她建议大家自己动手将生蔬、酸奶、葡萄干、坚果等等混合在一起,这样就是一道美味的饭后甜点,由于操作简单,完全可以交给小朋友来做,这样就能全家一起来做年夜饭啦。
    说到年夜饭,海鲜是最近几年的“热门选手”——营养丰富,脂肪含量低。市民陈女士和老公都对海鲜无比热爱,去年过年做了温拌扇贝、烹大虾、葱烧海参,加上其他菜品弄了一大桌子,最后剩了不少。于是这次陈女士研发了一道海底鲜全家福,做法延续了她一贯的简单、营养。“准备扇贝、海参、虾仁、海蜇头、黄瓜丝、小葱、香菜、美极鲜酱油、白米醋、白糖。做法就是将主料煮熟,清洗干净备用;黄瓜切成丝,小葱及香菜切成段;将各种调料调匀,再将黄瓜丝、小葱、香菜等整齐地放在盘底,放上扇贝、海参、虾仁、海蜇头,淋上调料即可,简单吧!但也算一道海鲜大菜了,放在年夜饭的餐桌上很体面呢!”
    她说,为了健康,他们今年没去采购现成的饮料,计划自制健康小饮品,如果蔬鲜榨汁、牛奶玉米汁、山楂水等。此外,再来个创意果盘为春节加油!“一家人茶余饭后围坐在餐桌前看着各种各样的水果,集思广益,一起来动手制作一个独特的果盘,想必也能增加不少欢歌笑语呢。”
 
 
本报记者 李尚鸿 实习生 王佳乐
 
 
 
跟着老爸学写春联
 
 
    马上要过春节了,对于家住省城平阳路附近的张静一家人来说,今年的春节似乎有点特别。以往每年,张静家都会买一大堆各式各样的花炮,用来烘托过年气氛,可今年,张静的父亲决定改用教大家写春联的方式来庆祝春节。在一张方方正正的书桌前,张静一边跟着老爸学写春联,一边告诉记者:“响应政府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号召,全家人聚在一起写写春联,既环保,又很有年味儿。”
    张静的父亲是一名中学教师,平时喜欢书法和绘画,闲暇之余经常会临摹一些名家大作,偶尔心血来潮,还会自己创作点打油诗。“以前过年的时候,老爸老说想自己写春联,可总是忙着置办年货、收拾家没时间写,今年听说要禁炮,我们都很支持,只不过会少些年味儿,所以老爸就说干脆一起写春联吧,制造过年气氛,我们也都很赞成。”张静告诉记者,她负责去买带花纹的红纸,妈妈负责剪裁,爸爸拿出毛笔和墨汁,开始教大家写春联。
    “合家欢乐迎富贵 满堂欢喜永平安”“鸿运当头迎百福 吉星高照纳千祥”,张静告诉记者,以前看到家家户户贴的春联没一点感觉,自己家的春联也全是从市场上买的,随便往门上一贴,就算过年了。“可当自己写春联的时候才发现,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新春的希望和祝福,写完一副春联,觉得心中也拥有了不少幸福。”
    “虽然由于我和妈妈的毛笔字写得实在太烂,大家最后决定张贴父亲写的春联,但是全家人一起写春联的过程,让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年味儿,也了解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她说,他们还准备明年过年时一家人共同创作、编写自己的个性春联,那样的话,会更有意义,收获也更大。 
 
 
本报记者 王清文
 
 
 
带着孩子学做花馍
 
 
    王爱英,今年32岁,她是省城一家私企的职员。临近年关,一直期盼的春节即将到来,王爱英却发现年味儿越来越淡了。“我记得小时候,每次过年,妈妈都会蒸各种各样的花馍,我们姐妹们也在一旁学着捏兔子、花瓣等等,玩得不亦乐乎。蒸花馍是我们老家的习俗,表达的是老百姓对来年美好生活的祝愿。”王爱英回忆起往事来,满满的幸福感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为了寻找逝去的年味,今年我们姐妹三个前些天带着孩子们,一起跟妈妈学习怎么做花馍。”她兴奋地跟记者说,那天别提有多高兴了,她们一家大大小小12口人围坐在家中,和面、揪面,不大会儿工夫,一小团儿面就揉成了圆形,将两头搓长,这就是兔子的耳朵。然后再将耳朵整理到一个方向,用筷子在耳朵中间压出一道印子,等两只耳朵都压好后,用手把耳朵整理到一起,并顺便用手把耳朵顺长,接下来再用筷子夹一下,长长的耳朵就变成两个部分——兔子的脸和耳朵。夹好之后用筷子翻到兔子的身子上,再将两颗黑豆放在中心位置,这样兔子的眼睛也出现了。最后,用小剪刀给兔子剪出兔毛,一只栩栩如生的兔子就诞生了,瞬间孩子们惊叹欢呼。
    “我们还捏了花形的花馍、脑门上刻着王字的胖老虎、花尾巴长须的鲤鱼……”王爱英8岁的女儿花花也在一旁高兴地念叨着:“我还想捏兔子、老虎,过年太好玩了!”
 
 
本报记者 赵彩萍
[责任编辑:   来源:未知 ]
相关阅读:

新闻排行全站三晋国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