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用户注册 | 登广告爆料邮箱繁体简体English
您的位置:主页 > 一日资讯博览 > 晋善晋美 >

驰骋晋中阡陌 写意三晋美景

未知 2016-06-27 09:28
油画领军人物王克举:驰骋晋中阡陌 写意三晋美景
 
烈日当空,王克举连续三个小时,创作不辍。
 
晋中山水沟壑都是油画家们的创作素材。
 
在晋中古村落前安静作画的王克举创作团队的学生。
  6月中旬,榆次近郊的金海棠牛村艺术写生基地,迎来了一批尊贵的客人——著名油画家王克举带领他的油画写意精神创作团队,来晋中采风。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的王克举教授,是我国当代风景油画的领军人物。他使油画创作从室内走向原野,对景写生,融入自然,却跳脱其外,无所拘束。山川阡陌经过绘画语言的处理与转换,在他的画布上洒脱明丽,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传递出浓郁的乡愁,蓬勃的情绪以及对生命无比的眷恋。
    初夏时节,雨霁放晴,天空碧蓝如洗,田野辽阔明澈,抬眼眺望,一派生机盎然。清风拂面,白云作伴,雨水冲刷过的沟壑山峦,鸡鸣狗吠的村舍乡野,成为画家们眼中、笔下弥足珍贵的素材,更激发了他们创作的灵感。
    十多天的采风活动,来自10个省市的油画家,将以牛村为原点,辐射晋商故里,描摹人文之丰富,自然之娇美。
  挥洒画笔探寻三晋美感
    6月15日,王克举带领创作团队来到北田镇朱村。王教授选择在半坡支起大画板,从早上8时30分开始,中途没有停歇,连续作画三个小时。骄阳当空,无遮无拦,现场观摩的人耐不住暴晒,纷纷躲进遮阳伞下。王克举淡定自若,异常专注,看得出,他非常享受在野外的实景创作。从头至尾,拟草图、调色、换笔,他不急不躁,笃定从容。一个真正忘我投入的人,是没有人能搅扰他的。这样的场景,不过是他创作的常态。
    远处不见炊烟但闻犬吠,沿山路向纵深徐行,转过几道土崖,村庄赫然在目。柴门鸡鸣、菜园黄杏,分明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景象。村子的一些院落早已荒芜,矮墙颓圮,杂草丛生,行走其间,不时可以见到安静的作画者,眼前的景致是他们创作的元素,殊不知,他们专注的背影也是一幅迷人的画卷。
    随王克举同来写生的,有他授课的写意精神课题研修班的学生,也有从河南、福建、北京等地赶来的油画家,他们陆续赶来,加入到金海棠采风团队。一些南方画家都是初次来山西,对表里山河的三晋大地充满了好奇,带着探寻和好奇的目光,尽情挥洒手中的画笔。中午时分,小憩间隙,一些慕名赶来观摩的人,适时展开画夹向王克举请教,间或提问讨教。站着工作了一个上午的王教授,不紧不慢,答疑解惑,知无不言,坦率真诚。令闻者欣然颔首,连称受益良多。
    面对越来越多的人喜爱艺术门类,王克举坦言,艺术是让生活更美好的事,应当鼓励更多人尝试。艺术素养和审美提升,应当是社会进步、百姓幸福的标志。针对有的画家沦为画匠,廉价重复地劳动,他的态度很明确,艺术是件高雅的事,而艺术家应当是具有情怀的人。艺术品必须具有独特风格和不可复制性,艺术的不断创新才是艺术家的使命,那些急功近利、见钱眼开的人,短期来看有甜头,却走不远,没有前途,一定程度上相当于自绝后路。他在教学之余,开创了油画“写意精神”,并对此进行长期的研究和实践。
  写意古村打造晋中旅游
    本月初,在中国油画院,由王克举倡导并主持的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写意精神”油画创作课程班作品大展开幕。这是经过几年的教学、研究、写生、创作,而完成的“写意精神”研究的收官之举。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原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徐悲鸿之子徐庆平,均对“写意精神”油画创作给予高度肯定。
    “写意精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也是中国水墨画与书法艺术的核心。作为一门外来艺术形式,油画经过几代油画艺术家的探索、研究、梳理,也逐渐建立起了属于中华民族的油画审美标准体系。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写意精神糅合其中,使其更具有民族魅力。
    提出“写意精神”这一命题,体现了今日油画家的文化责任和学术胆略。无疑也证明,只要脚踏实地地植根于脚下的土壤,面对中国现实,胸怀民族艺术理想,就一定能画出体现当代中国精神的油画。
    王克举强调,要实现“写意精神”的成功嫁接,必须提升画家的整体素质,不能就技巧谈创新,而应全面了解传统文化,不仅精通西方油画渊源,更要了解东方文化内涵,才能真正完善油画的“写意精神”。
    烈日炎炎,靠着土崖下的阴凉地吃着盒饭,王克举却笑称“满心幸福,习惯了,这样挺好啊,不觉得苦。对我们常年在外的人,牛村基地的条件算是好的”。几日的选点作画,王克举对晋中山水略有所了解,“晋中丘陵沟壑地貌非常独特,有原生态的美,色彩层叠非常壮阔,与其他地方不同,散发着别样的美感。”
    从榆次驱车向东南行驶,沿着乡间平坦的公路,两旁树木掩映,乡野风光无限,不过二三十分钟,就到达庄子乡牛村,金海棠艺创园就设在此地。
    牛村不大,不过百户人家,却有着“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景象。村庄四周秀峰幽谷、沟壑纵横,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星罗棋布的晋商古村落和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都是独特的写生资源。占地200多亩的艺创园,配套设施完善,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还即将建成艺术氛围浓郁的艺术交流中心。
    金海棠艺术馆下设多个艺术机构,牛村艺创园只是其中之一。园内自给自足,家畜、蔬果环保健康,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令绘画者轻松愉悦,创作热情高涨。
    在提振山西经济的大背景下,在牛村建立写生基地是一种尝试,也是一次转型突破。金海棠艺术馆董事长孟保堂说:“此次创作采风活动,将持续到月底,参与油画创作者超过七八十人,这仅仅是个开端。从长远着眼,将借助王克举、闫平、忻东旺等知名画家的影响力,发挥本土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开创晋中旅游开发的新途径,打造以写生、交流、展览为一体的写生基地。”在他看来,资源的整合才是山西转型,实现经济腾飞的关键。企业与科技、艺术、文化等领域多方位合作,才能真正提升共赢。
  艺术推介让山西更精彩
    忻东旺何许人?一个被陈丹青评论为与刘小东齐名的中国最好的写实油画家,著名画家詹建俊评价其油画,“大师也不过如此吧。”
    忻东旺,1999年第一次参加全国美展,他以《远亲》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2004年,《早点》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
    一个从河北坝上农家走出来的中国当代油画大家,一个草根逆袭的传奇人物,事业如日中天,生命却在51岁上戛然而止,令人扼腕长叹。业界评价,忻东旺对底层人群温暖而深邃的描绘,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最深情的财富。他以肖像的方式为这些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造像、立传,从而揭示出这一被边缘化的族群本有的生命价值和人性尊严。
    1988年,忻东旺毕业于晋中师专艺术系(现更名为晋中学院),在榆次有许多师友故旧,趣闻轶事。他先后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清华大学美院绘画系。在中国油画圈,众所周知,忻东旺与同样务实低调的王克举夫妇志趣相投,交情颇厚。
    有了这样的缘起,加之晋中学院美术学院牛水才牵线,才促成了阵容强大的晋中采风活动。作为忻东旺的老师,牛水才说:“邀请到王克举夫妇来晋中,将为晋中油画界带来新气象,也将对山西艺术界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期受邀约的还有王克举的妻子、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闫平教授。她被业界誉为中国最有影响的女画家之一,其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一届油画展、93中国油画年展获得银奖,中国油画双年展获提名奖。作品《矿大嫂》参加全国第六届美展获优秀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上百幅作品被美、日、加等国收藏。
    20日,闫平在北京荣宝斋举办题为“心有飞鸟”的油画展,王克举暂时放下画笔离开团队,匆匆赶回北京参加开幕典礼。随后,夫妻二人先后返回晋中,在好友忻东旺心心念念的第二故乡,寻觅创作灵感,在画布上描绘三晋风情的房舍民居、气势磅礴的沟壑山峦。
    王克举认为,从事绘画艺术,天分也许只需占到一分,但没有这一分,就极难有所突破,便不可能成功。勤能补拙固然重要,但没有天分的勤奋,总是差那么一点的平庸。而好友忻东旺就是一个有着天分的画家,可惜天妒英才,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他希望晋中能建成忻东旺纪念馆,让更多的人了解忻东旺求真的创作理念,继而对油画产生兴趣,用油画特殊的语言,表现三晋人文,彰显晋商精神。
    王克举夫妇都是山东人,他们之前曾带领团队去大同采风,塞外的荒凉开阔,与三晋腹地的晋中人文地貌迥然有异。画家们表示,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真不是吹的,值得深究细看,创作感悟颇为丰富,纷纷表示不虚此行。
    6月30日,王克举与他的创作团队,将在晋中市城市规划展示馆,举办“山西好风光——写意晋中”油画作品展。如此体量庞大,采用油画的艺术形态,集中展示山西中部地理地貌、人文历史的写生活动凤毛麟角,实为罕见。
    将山西推向全国,甚至全世界,需要各行各业、不同渠道的齐心发力,其中,自然少不了艺术家的再度创作,精彩推介。
  
[责任编辑:   来源:未知 ]
相关阅读:

新闻排行全站三晋国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