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用户注册 | 登广告爆料邮箱繁体简体English
您的位置:主页 > 一日资讯博览 > 晋善晋美 >

北方古村再现“江南农耕图”

未知 2016-06-08 14:19

北方古村再现“江南农耕图”

时间:2016-06-08 04:48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我要评论 A+ A-

    6月5日,芒种时节,晋祠大米进入繁忙的插秧季。当日,以“吃晋祠大米游赤桥古村”为主题的插秧文化节在晋源区赤桥村举行。500亩水稻田里,集结着50多名庄稼把式打秧、运秧、抛秧、插秧……撂荒近17年的芦苇滩上重现了诗情画意的“江南农耕图”。    体验农耕文化、畅游古村赤桥、品…

图为赤桥村插秧文化节现场。 杨润德摄

    

    6月5日,芒种时节,晋祠大米进入繁忙的插秧季。当日,以“吃晋祠大米游赤桥古村”为主题的插秧文化节在晋源区赤桥村举行。500亩水稻田里,集结着50多名庄稼把式打秧、运秧、抛秧、插秧……撂荒近17年的芦苇滩上重现了诗情画意的“江南农耕图”。
    体验农耕文化、畅游古村赤桥、品尝特色小吃、聆听太原秧歌,这一文化节既有仪式感,又注重参与者的体验。活动现场,人们在3000多年的老槐树前举行隆重的祭祀祈福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曲曲原汁原味的太原秧歌婉转悠扬令人沉醉;现滚现做的“晋祠桂花元宵”白糯嫩滑香甜可口……当日,来自省实验中学的近百名学生亲身体验了一把稻田插秧的乐趣;慕名而来的省城市民也跃跃欲试,卷起裤腿与当地村民上演了一场插秧比赛。与此同时,赤桥传统文化展、戏曲资料展、造纸术工艺展、历史人物展、民间艺术展也如约而至。
    享誉三晋的晋祠大米,秉持着“北稻一绝、皇家贡品”的品质,有3300年的栽培历史。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环境、水源、土地等原因濒临绝迹,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近年来,晋源区依托独特的文化生态旅游等资源,以打造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为引领,在晋祠镇王郭村、北大寺村、南大寺村、长巷村,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先后恢复试种晋祠水稻。截至去年年底,全区“晋祠大米”种植区已接近3000亩。此次插秧文化节就是要让太原市民感受古老文化,重温稻米之香。
    晋源区农委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区将全面实施3000亩晋祠水稻提质升级工程,重点提升赤桥村复产的500亩水稻的质量。有着40年晋祠大米生产管理经验的赤桥村老干部杨赖根说:“这500亩水稻将全部用纯净的晋泉水系灌溉,确保晋祠大米的原汁原味。未来,随着晋祠泉水复流工程的实施,晋祠大米的品质恢复将不再是奢望。”

 

本报记者 丁园本 报通讯员 杨润德

( 责任编辑:李琳 )
 
[责任编辑:   来源:未知 ]
相关阅读:

新闻排行全站三晋国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