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和国家机关车改全面完成
在某部门获批的一本近百页方案中看到,车改单位除了要详尽提供申请保留公务用车情况说明、中央编办核定编制、参改人员花名册,还要填报现有车辆信息统计表,列清车辆所有人、品牌型号、车牌号、车型、车架号、发动机号、登记日期、排气量、购置价格、使用性质、使用人姓名、职务、任职状况、级别、备注(留用或上交)等。而在补贴预算申请表中,列出了机关参改人员的总人数,包括中管干部总人数、执法执勤人员总人数、其他人员数(含离退休),同时附上每位参改人员的花名册和岗位信息,以便核查核对,避免冒领误领公务用车补贴。
中央企事业单位车改有何进展?
方案年内公布,争取2016年底基本完成;涉及面更广,情况更复杂,仅事业单位就有1万家左右
车改有何最新进展?中央车改办负责人介绍,在中央和国家机关本级车改启动的同时,中央企事业单位车改方案也一直在研究当中,目前方案已基本成熟,会在年内印发并对社会公布,争取到2016年底基本完成中央企事业单位车改工作。
据介绍,中央事业单位和企业车改实施意见分别由国管局和国资委牵头制定,目前已分别形成征求意见稿,正在广泛征求意见。在充分听取反馈意见的基础上,中央车改办将尽快完善两份改革方案,经中央车改领导小组批准后印发执行。
据统计,中央企事业单位车改涉及一级预算的中央直属事业单位 10余家,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所属的各级事业单位 1万家左右,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 100多家,还有数十家中央金融企业及各部委管理的中央企业。
该负责人说,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车改涉及面更广,情况更为复杂,应分类施策,但节约开支和应改尽改是必要前提。企事业单位车改一定要避免将车改补贴标准福利化和发放范围扩大化的倾向。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和行政机关有很大差别,涉及公务出行的人员范围有限。推进改革首先要按规定严格确定涉改人员范围,改革后也不是像机关车改那样统一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而是要根据各单位实际,采取报销公务交通费用、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等不同方式。同时,要确保正常工作不受影响,必要的医疗救护、新闻转播、科学考察、技术勘察、检疫检测、环卫清洁等特定功能的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将得到保留。
中央和国家机关本级车改改了多少?
62%涉改车辆取消,节支率10.5%;已公开拍卖2672辆涉改公车,平均溢价率65.15%
该负责人说,2014年7月中央和国家机关本级车改启动;2014年 12月,134个部门实施方案获批,年底完成车辆封存停驶、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等工作;2015年上半年,又分两批完成了其他6个部门实施方案的审批。
前不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央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已全面完成。怎样理解“全面完成”的含义?
中央车改办负责人解释,目前中央和国家机关各参改部门实施方案全部批复,参改车辆全部封存,司勤人员全部安置,补贴全部发放到位,车辆处置全部公开,处置收入全部上缴国库,各项改革措施均已顺利落实,改革后公务出行实现多种方式有效保障。
据统计,中央和国家机关140个部门共取消车辆3868辆,保留符合条件的2391辆,取消的占62%。各部门涉改公务人员49355人,公务交通补贴标准按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800元、科级及以下500元执行。初步测算,中央和国家机关车改节支率为10.5%。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施子海曾表示,这只是根据直接节约支出测算的节支率,如果考虑到司勤人员的相关支出、车位的建设及其他潜在费用,节支率比10.5%还会有所提高。
中央车改办负责人介绍,封存停驶的车辆移交后,到达报废年限的进行解体,其余的公开拍卖。目前已举办26场拍卖会,据初步统计,共2672辆车拍出,总成交价15665.95万元,平均溢价率65.15%。
涉改司勤人员也进行了妥善安置。据统计,中央和国家机关本级车改共有涉改司勤人员2126人,其中提前离岗136人,解除合同265人,清理清退退休返聘人员50人,内部安置1675人。目前,安置工作平稳有序。
改革后如何公务出行?
发放补贴后公务员自行选择出行方式,费用自付;87家社会化车辆租赁机构提供服务
中央车改办负责人介绍,车改后,公务出行实现了多种方式的有效保障。国管局、中直管理局通过公开招标分别选取了51家和36家社会化车辆租赁服务机构,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出行提供服务。北京市在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京西宾馆等重要场所附近还增设了 6处出租车扬招站和相关配套设施。
据了解,领取补贴后,公务员出行方式自行选择,包括骑自行车、开私家车、乘公交,不少人也用起了叫车软件。公车改革的推行,也让社会化车辆服务机构捕捉到了商机。今年 7月以来,一些中央机关办公楼内就装上了“人民数字”公司与易到用车公司共同推出的 “政务用车使用平台”,通过大屏幕用个人手机号叫车,车辆到了后,乘车人自行付费。
相关链接
国内首个“公车改革推进指数”发布
杭州、上海、宁波位居前三
近日,由新华社上海分社联合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编制的国内首个“公车改革推进指数”在上海发布,以量化指数的形式公布了对各地车改进展的跟踪评估情况,其中,杭州市、上海市、宁波市位居全国前三。
根据报告,全国36个样本城市中,公车改革推进指数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是:杭州市、上海市、宁波市、西安市、武汉市、合肥市、呼和浩特市、深圳市、昆明市和南京市。
其中排名第一的杭州市,在车改探索和车改成效方面表现突出;排名第二的上海市,车改成效良好,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公车经费负担率相对较低,积极推行公务出行社会化;排名第四的西安市、武汉市(并列)和排名第六的合肥市,表现为车改落实到位、车改成效较高。
针对公车改革后,如何规范留用公车的使用,避免产生新的公车违规现象,报告建议:可引入民间监管力量、媒体机构等第三方监督;培育专业租车公司,推行公务用车社会化等。
据了解,公车改革推进指数报告以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为对象,收集、整理了各地车改的大量一手数据,结合一嗨租车的海量业务数据,运用公共政策评价理论和统计学理论编制而成。
该公车改革推进指数包括:车改探索、车改落实、车改成效三个一级指标。其中,车改探索指数由改革积极性和改革进程度两个二级指标构成;车改落实指数由意见贯彻力和方案推行力两个二级指标构成;车改成效指数由人均负担率、监管完善度和车改深化度三个二级指标构成。
据《人民日报》、新华社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