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4月26日讯(记者 要维维)今日上午9时,太原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太原市委副书记、市长耿彦波代表太原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太原市政府将通过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项目,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回顾2014年,耿彦波通过一系列数字佐证,表明太原市的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有了新成效、改革开放有了新进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突破、环境质量有了新提升、民生改善有了新变化。2014年,太原市政府下放119项行政审批事项;改造25条主次干道、27条小街巷;全市优良天数达197天,较上年增加35天;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48270套,改造农村危房6500户。
“2015年,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抓好‘五个一批’谋划好未来发展。”提及今年工作计划,耿彦波表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范,保障改善民生。
耿彦波在报告中说,今年太原市将重点抓六项工作:一是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二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三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省城环境质量;四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五是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六是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升为民服务能力。最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今天的会议还审查了《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太原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太原市2014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15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
○相关
今年的钱怎么花?教育支出占比最大
本报4月26日讯(记者 要维维 实习生 何伟)公共安全支出11.15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09亿、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7.60亿……今日,太原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太原市财政局局长陈向阳向大会作了《关于太原市2014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15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今年,太原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安排中,在民生领域中,教育支出占比最大。
今年,太原市在教育支出上计划安排25.31亿元,比上年增加6.06亿元,增长31.5%。主要包括教育部门及所属各类学校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方面的支出。重点安排了太原幼师新校区等9项续建项目、中小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塑胶化改造等11项新建项目及小学生放学后免费托管服务等2项事项专项经费8.95亿元。
报告显示,今年太原将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13.09亿元,比上年增长3.4%;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7.60亿,比上年增长5.5%;节能环保支出安排2.41亿元,比上年增长77.02%;交通运输支出安排9.49亿元,比上年增长9.8%;住房保障支出安排5030万元,比上年增长254.4%。
○建议
一口气提交5个建议的人大代表张建国,最关心城市规划问题
一张蓝图绘到底 预防治理“城市病”
“‘城市病’已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蔓延,城市决策人应本着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原则,严控‘城市病’的发生。”4月26日,太原市人大代表张建国一次就提交了5个建议,其中,治理“城市病”是他最期待解决的。
上跨下穿建高架,近年来,太原市的城市建设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这一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规划”二字。张建国表示,在太原,市民已或多或少感到了“城市病”的困扰,如上学难、看病难、停车难……太原这几年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需要高度重视有效预防和治理“城市病”,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调整空间结构,合理控制开发边界,着力增强城市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资源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太原客运北站投资达8000多万元,建成闲置7年,在试运期每车日载客不到1人,有不少市民反映,车站位置太偏了。这几年太原市向南发展,当初选择在北边建车站,就是选址和规划的失误。这个例子再次让人反思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问题。”张建国说,城市发展中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如何才能预防和治理这样的“城市病”呢?根据多方调研取证,张建国表示要防治眼下的“城市病”蔓延,就应以系统长远的眼光做好太原市建设规划,确保城市功能协调。“政府部门应确立统筹区域发展观念,引导各种资源在市、县、区之间均衡分布。”他说,省会城市就意味着更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更好的公共服务、更大的市场需求、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水平和更好的生活条件,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优先选择向大城市快速集聚,在各种要素快速向大城市集聚的过程中,如果相应的配套建设跟不上,就难免会产生“城市病”。
张建国建议,太原市政府应在充分利用行政管理权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优先将各种优质资源集中太原的同时,确立统筹区域发展的观念,积极创造条件,引导产业、资金、技术、交通、水电、教育、医疗卫生、人口等各种资源在市、县、区之间均衡分布,惟有如此,才能有效缓解目前各种要素过于向城市单向快速集聚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本报记者 路丽虹
○现场
太原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13名委员建言献策,耿彦波听后深受启发,他表示
我们要有超前的眼光,用最大的创新来面对今天
本报4月26日讯(记者 李飞飞)今日下午,太原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太原市委副书记、市长耿彦波参加讨论。两个小时的会议中,13名委员提出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小微企业发展、教育等数条建议。耿彦波听后表示深受启发,并用了50多分钟的时间向与会人员分享自己听建议后的心得,梳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他表示,今后工作中,要把创新驱动上升到战略层面,同时,在这个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开放性思维去工作,去推动工作创新发展。
下午3时,由民革、九三学社、工商联、农工党、工会等界别的50多名政协委员进行联组讨论。会议一开始,大家直奔主题,建言献策。耿彦波边听边记录,最后针对每位委员提出的建议,进行总结、分析和探讨。“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喊产业转型,但到现在也没有实质性改变,问题出在哪里?从创新的源头来讲,如果没有创新主体,那肯定不行。创新的主体,一个是人,一个是企业。”太原市政协委员、山西财经大学MBA教育学院院长卫虎林率先发言,他给出的建议是:“太原的创新驱动靠的是人才、科研院所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建议充分发挥高校在太原转型发展中的作用,加快‘一区多园’建设步伐,以国家、省级重点学科、技术中心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优化全省的科研资源配置,构建区域科技创新机制。”卫虎林说,还要构建产学研相结合、以企业为主体的高新科技产业的研发机制,“降低商务成本,提供创新服务,也能够对发展起到变革性作用。”
为了争取与耿彦波交流探讨的机会,政协委员们都积极发言。其中,太原市政协委员、山西爱思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慷建议:“太原要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开启转型发展新引擎。”太原市政协委员、山西省实验中学教师杨瑞国建议:“太原中考定向生招生工作,应覆盖范围大一些、定向生比例要降一些,把好事真正做好。”太原市政协委员、太原市第十一中学副校长于迎伟建议:“在关注民生重大项目中,应把基础教育列入其中。”“听了13位委员的建议,我非常受启发,很多建议都非常好。委员们反映的有些问题确实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且不少问题长期存在,引人深思。”耿彦波听完委员们的发言,对前来旁听会议的政府各部门负责人说,“把今天委员们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带回去研究吸纳,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耿彦波针对每位委员的建议进行分析。之后,用了50多分钟时间向与会人员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感悟。归纳起来,就是围绕“创新驱动”和“互联网思维”有感而发。“在大数据时代,我们不能用传统的思路,一定要用互联网思维、开放性思维,利用科技资源优势,引进创新技术人才,进行企业创新。同时要利用好大专院校、院士工作站,充分发挥人才优势,进行创新突破。”最后,耿彦波总结,“人才是创新的灵魂,企业有了核心技术就有了创新力。在改革的时代,我们要有超前的眼光,用最大的创新来面对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