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张涛带“不亦乐乎”群的孩子们去曲沃参观晋国博物馆
开栏语
“读书使人明智”,今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首次把“倡导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国家文化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开展。
今起,本报推出“全民阅读 书香三晋”专栏,旨在发现我们身边热爱读书的人,听他们讲述读书带来的精彩人生,通过专栏报道,让缕缕书香在三晋大地上,更持续更醇厚。
如果你是爱书之人,或者你身边也有不错的读书榜样,请推荐给我们,一经采纳即送精品新书。推荐方式:关注“山晚i看周刊”微信公众号(sxwbkzk),写下您的线索信息,并留下您的联系电话。
他叫张涛,是一位普通的太原初中语文老师,每天带着一二百名学生诵读。因为熟读经典国学,并痴迷《百家讲坛》,张涛开办了备受太原市中小学生追捧的“少年百家讲坛”。如今,他的微信群粉丝已近两千人,孩子们每天早晚坚持在微信群中诵读,“每日诵读,不亦乐乎”的口号迅速红遍太原各大中小学。
A 读书人忙得没了读书时间
3月30日清晨五点半,张涛就自然醒了。他没有打搅身旁熟睡的妻子和女儿,一个人起身,轻手轻脚地走进书房。书桌上摆着一本李开元撰写的《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是他前一天晚上特意放在那儿的。张涛是“罗辑思维”罗振宇读书的忠实粉丝,“罗胖”推荐的书,他买了不少,也包括这本。
其实早在3月初,刚刚买回这本《秦谜》的时候,他就爱不释手地一气读完了,不过这么多年他已养成一个习惯,好书会一遍又一遍地看,并且拿笔在上面写写画画。从五点半到六点半的一个小时里,张涛几乎一个姿势坐在那里,直到妻子起来做早餐。
“今儿又老了一岁啊!”妻子打趣地对他说。张涛意犹未尽地合上书,连发感慨“是啊,不知不觉三十有四了。”
这天正是张涛生日。从去年开始,他一改晚读的习惯,也是为所带的孩子及家长们树立榜样,每天清晨坚持在五点半早起,读一小时书,或者花半小时用荔枝电台讲论语聊经典,在微信群里转发给别人听,确保孩子们起床时能享用到丰富的精神早餐。如今,随心所欲用大把时间读书对他来说真是一件奢侈的事,因为除了在学校正常的教学任务,他把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给了不熟悉,甚至不曾谋面但却同样热爱经典、热爱读书的孩子们。
B 读书改变了他的命运
张涛出生在太原东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从小性格内向,喜欢安静独处,年年考试拿第一,是小伙伴们眼中名副其实的“学霸”。小学时,村里其他孩子都喜欢爬房上树,而他更多时候会独坐读书,看一天都不嫌烦。上初中时,大部分同学都因念书吃力,盼着辍学闯荡的时候,他还是不为所动,心无旁骛地读书。
“小时候我家条件很不好,除了课本和字典,几乎买不起几本课外书,我就到处蹭书看。《少年文学》《作文周刊》《十万个为什么》《童话大王》《聊斋》《圣经》,还有绘着各种故事的连环画……老师、同学、亲戚、邻居,周围人家的书和杂志都被我借遍了。中学时学习相对紧张,还是见缝插针地逮机会读了《青少年文摘》《读者》《上下五千年》《希腊神话》《军事天地》……总的来说,我在读书方面是个杂家,逮住啥看啥。这也好比吃饭吃菜,从不挑食,吃饱为原则。虽说没有练就啥大能耐,但好在营养均衡,身心健康。”张涛说。
以张涛的成绩和勤奋好学的态度,考个重点高中没一点问题,将来读个好大学应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当时父母实在没有能力供他读高中。他还记得去太原师范学校面试的那天一大早,已经苦劝父母多日的班主任又一次心急火燎地跑到家里,恳请张涛父母让孩子考高中。老师说这几年自己带过那么多学生,几乎没有像张涛这么有悟性又好学的孩子了,他对张涛的未来充满信心。但父母心意已决,张涛他爸说,庄户人家的孩子,将来能为人师表当个老师已经算光宗耀祖了,不奢望飞得更高。
上师范以后,有了正儿八经的图书馆,加上学习环境宽松,张涛开始了喜颠颠泡图书馆借书读的日子。司汤达的《红与黑》是他读的第一本外国名著,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最喜欢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和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痴迷于金庸武侠小说……
张涛上学时硬着头皮啃下的《史记》,给他以后读古代文学作品打下了坚实基础。越读下去,越觉得美从中来,从经典中获益匪浅。最喜欢的《三国演义》《论语》,他读了十多遍,每次获得的感悟都不同。
C “少年百家讲坛”上讲国学
2010年七夕节,张涛有了女儿七七,荣升奶爸。虽说毕业后就一直做老师、班主任,成天和孩子们打交道,可面对自己女儿的教育问题,张涛还真是感到无从下手。他开始有意地走近学生家长,和他们聊天。此后,开设了家长公益沙龙,和家长探讨教育问题。其间,他听到很多家长的抱怨,说孩子不喜欢语文,不爱读书,觉得学习语文枯燥乏味,毫无美感。那段时间,《百家讲坛》正是最风靡的时候,张涛对易中天、王立群等欣赏有加。他就琢磨,自己能不能也开一个面向中小学生的“少年百家讲坛”。
有了这个念头,张涛把从前读过的史书都翻了出来,开始温习备课。2012年国庆长假期间,他在太原两所学校的教室试开了《上下五千年》和《论语》两个系列的公益课,反响很不错。反馈回来的信息是:无论孩子们语文成绩好与不好,都对历史故事非常着迷。
讲完这两个系列后,张涛又开了“四大名著”的公益课,借大家熟悉的三国故事,将历史、人文、风俗、文学、阅读、习作等知识巧妙贯穿其中。“孩子们如果对语文没兴趣,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因为他们读到的文章不够精彩,不够有吸引力。所以我在讲历史故事的时候,会有意识地把语文课上的一些知识点穿插到课堂上。实验一段时间下来,听我‘讲故事’的孩子们,语文成绩都有显著提高。这算是个我设计的‘阳谋’吧。”张涛说。
D 他的诵读群有近两千“粉丝”
张涛的公益课整整坚持了两年半。从三五个人发展到三五百人。最盛时候,听众云集,挤满了楼道。此后,为了进一步让孩子们学习经典,从小打下传统文化的底子,张涛在2014年年初,专门建了个不亦乐乎微信诵读群,每天清晨、晚上带动孩子们在群里语音诵读,他适时给予点评。为了鼓励孩子们发声,他想尽了办法,不仅将很多知识“整合”得妙趣横生,还自费送出了很多“大奖”。一年里,花费累计超过千元。“每日诵读,不亦乐乎。”如今,每个孩子朗读前,都会先读这么一句群口号。
每天清晨和晚上,群里的诵读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大家有的读课文,有的背诗,有的讲故事,有的读经典国学,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每隔一段时间,群里热心的家长还会组织一些线下读书会活动。很快,这种新鲜的学习方式在太原市的中小学生中间蔓延开来。到2014年年底,参与诵读的中小学生已达1800多人。2014年12月21日,在“不亦乐乎”群的基础上,“不亦乐乎书声琅琅一群”建立。到目前为止四个多月的时间,已经以星火燎原之势发展到35个书声琅琅诵读群。参与者遍及太原各中小学校,人数逼近2000(欢迎喜欢诵读的同学加入“不亦乐乎同学会”QQ群号:248387723),这大大超出张涛的预期。
2015年,“不亦乐乎”群联合山西晚报社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春之声”朗诵会。规模空前,反响热烈。此后“不亦乐乎”群又与山西晚报社、希望出版社、太原书城、黄河电视台联合做了“童年的花路”读书会,带领大家开启了书香之旅。“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语文老师,这些年的读书阅历,有一点个人的体悟:全世界最棒的文章和最富哲学的道理都在中国经典国学著作中。所以我希望这一代、下一代、下下一代的孩子们都能够发自内心地喜爱和传承中国文化。重新发现语文之美,发现生活之美。将经典的学习融入生活中,一呼一吸皆语文。”
张涛现在很忙,每天白天上课,晚上还得操心这个庞大诵读群里的大事小情,几乎没有了自己的娱乐休息时间,但他说自己忙得有意义,有价值,忙得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