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晚报
这个城市里,每天成千上万的人熙熙攘攘擦肩而过,或相视一笑,或埋头赶路,或淡漠麻木……追寻的路途无论多远多近,每个人都在试图找寻或者珍藏一种味道。那种弥漫在心尖的味道,与脾性相投、爱好相宜、志趣相近、暖意温存相关。有人说,这种味道专属恋人,相伴足矣;有人说,那是妈妈的味道,无法言语的爱融化着家的“有容乃大”;也有人说,这是渐行渐远的“故乡”,自然淳朴。
对于山西人而言,味之道,无“晋”怎能行。
每位途中找寻味道的食客,似乎早已忘却记忆中最美的味道实则为“第一口”,它是你舌尖上跳跃的味蕾,梦想的引擎,亦是相传甚远的品牌故事。好肉、好米、好饼、好酒、好果、好醋,山西人称之为“晋六好”。一壶汾酒、三颗红枣、鲜嫩香绵的牛肉蘸上空气中酝酿已久的老陈醋,再配一碗黄澄澄的小米粥,生活中所有的美好,就这样“晋”收眼底。
从今天起,我依旧在路上,只是不再盲目找寻。一腔晋剧、一曲“桃花红杏花白”,咆哮着的黄河子民在那太行山下辛勤耕耘作田,他们挥汗微笑眺望,他们用羊毛肚头巾当做手中的丝绸,扭着秧歌儿,祈愿着风调雨顺、硕果累累。带着这份朴实善意,带着乡亲们的期许真诚,我们来到你的面前,让你听听那些山西品牌“晋六好”的故事。
听说,“晋六好”已备,只等你来“取”。
1 这里好“牛”——不仅仅激发你的斗志
第一好:肉
名片:平遥牛肉、六味斋酱肉
“晋六好”第一必备“喜红”,我们特别为您奉上山西著名的红肉瑰宝——平遥牛肉,它不同于大草原风干牛肉棒,有别于西南蜀地灯影牛肉丝,在风花雪月间,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爱憎分明的纹路,筋腱有力,色泽红润。用筷箸夹起一块,送入口中,细嫩鲜香,肉质绵软,这一口咀嚼就将美味化在了心里,令人垂涎不愿忘却。
一声吆喝、一把盐、一块肉……在升腾而起的热雾中,经过“屠宰、腌制、焖煮”,悄然发生着质变。不膻气、无腥味,咸淡适中,浓郁的肉香恣意地弥漫在空中,让中华儿女感恩大自然赐予的这道美味。史载清末,慈禧太后途经平遥,垂涎享用平遥牛肉,闻其香而提其神,品其味而解其困,故将其定为皇宫贡品。但是,早在这之前的汉代,平遥牛肉便已诞生,明代负盛名,清代嘉庆帝亲赐平遥牛肉为“人间极品”。
“晋六好”第一好,好“牛”。激发的不仅是你的斗志和野性,更多的则是蕴藏于体内的能量使然。
还有一种喜红,属于沉淀,色泽不够艳丽浮夸,却久经日月照晒,酱汁反复涂层,在暗处铮亮发光,亦独特且耐人寻味。在太原大街小巷,熟悉的食客们都能叫出它的名字“六味斋”。作为一家中华老字号酱肉店,“六味斋”这块黑色百年匾牌随处可见,斑驳的历史下,它见证着一场场盛大的悲欢离合。
追溯到260多年前,相传一位晋人、一位鲁人,进京赶考而名落孙山,搭伙开了一间名为“天福号”的熟肉店,其中以酱肘子颇负盛名,因其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的香感,一度成为皇室御用贡品,这也是六味斋的前身。或许你会疑问,六味斋,它到底是哪六味?民国27年,六味斋在太原正式设立分号,掌门人灵机一动,世间美味无外乎“酸、甜、苦、辣、咸、香”,因而得此雅名。
“太原人就认这一口”,毫不夸张地说,逢年过节,六味斋大小店铺前总会排起长龙,有的店铺甚至一销而空。让民间一直有着这样的说法“不吃六味斋,不算到太原。”然而,传承、保护祖辈们留下来的古法技艺并没那么容易,六味斋至今都是以手工技艺为基础,经过卤制、酱制、刷酱、煮制等工序,酱肉才能成为“熟而不烂、甘而不浓、咸而不涩、辛而不烈、淡而不薄、香而不厌、肥而不腻、瘦不而柴”的佳肴。
2 “米”不可分——最美的稻谷禾香记忆
第二好:米
名片:沁州黄小米、晋祠大米
当人们还在纠结那条爆款长裙到底是白金还是蓝黑时,山西的“真金白银”已悄然来到你面前。在阳光的照耀下,手中黄澄澄的小米与晶莹剔透的大米相辉映,形成最美的稻谷禾香记忆。
一碗暖胃小米粥,一碟小菜,这是山西人早晚餐最常见的主食,适量小米投入水里,经过小火熬制,米粒的清香扑鼻而来,以至于离乡久远的山西游子,在“换水土”适应新环境时,只要这一口就足够温暖安心。这样说来,黄小米与山西记忆的成长相关,它以舒服的姿态久置于肠胃,不知不觉中成为当地人的口味习惯。
而在山西最著名当数我国“四大名米”之一,产自长治市沁县的“沁州黄”小米,只见它颗粒小、金黄色、圆润饱满,营养价值远高于普通小米,成为“金不换”的珍馐。“晋地粟米香,太后曾亲尝,粒粒珠圆润,颗颗放霞光。”除了“沁州黄”小米,“小杂粮王国”山西太原市阳曲县的太后香小米(又称旱地小米),御用进贡,也是山西品牌之一,黄小米清热、滋阴、利尿、成为脾胃虚弱、肾亏者最实用便宜的利器。
人人都知道山西是筋道面食之乡,却很少有人知晓这里也盛产大米。山西太原旅游胜地晋祠东部,是山西省最大的水稻生产基地,晋祠大米颗粒饱满,色泽晶莹,性软而韧,连蒸数次,仍然粒粒分明,吃起来清香爽口,素有“七蒸不烂”之说。因此历朝历代,晋祠大米一直作为皇室贡品。
3 画“饼”充饥——胃最知道踏实的感觉
第三好:饼
名片:闻喜煮饼、太谷饼
闻喜煮饼,如果你单纯地认为它只是闻喜县盛产的一种饼而已,说明你没那么懂山西生活,作为一款专业感应喜事的“煮饼”,它忙于七大姑、八大姨家宴、别人家的孩子谢师宴、儿时小伙伴的婚宴上捧场。
一个个圆球状面食的煮饼外皮粘满白芝麻,里馅由焦糖色白面所果腹,一口咬下去,鲜香浓郁,芝麻都会粘在脸上,拉出红白糖混合的蜜丝,就这样吃出别样的乐趣,充满喜感。正可谓,煮饼闻你喜事当头,你闻煮饼欣喜欢乐。
闻喜煮饼盛产在晋南一带,在山西晋南方言中“煮”其实是“炸”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是一款炸着吃的面点,品尝时不皮不黏,甜味纯正,酥沙而不腻,越嚼味越浓,存放百日,色、香、味不会变。传言,清朝年间,康熙微服私访闻喜一带,唯此煮饼浓香难忘,故为其命名,自此,煮饼成为御用皇室贡品。
山西还有这样的一款饼,饼皮儿芝麻虽不及煮饼多,外形却“愈大则大,愈厚则厚,似天上的满月。”它是太谷饼,旧时被誉为“糕点之王”。曾为满足“中国华尔街”太谷县城的一位阔太,而特制的实心烧饼,后又被老佛爷慈禧钦点为御用贡品。甜而不腻、酥而不碎、入口绵软鲜香,几粒脱落的白芝麻,点缀在边与心厚薄均匀的饼上,将茶黄色的太谷饼衬托得格外诱人。
当然,作为面食天府的圣地,山西的饼类、点心类还有许多别样的做法,比如稷山麻花、太谷软麻花、石头饼等,这种集面食精华于一体,创灵感制法之新潮,让那颗收放自如的胃,都述说着这份画饼充饥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