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
石雕
义学堂
大型牌楼“阳泉故里。”
石头街,古老印迹的体现。
古老山西民居的建筑风格。
古庙。
张穆故居。
树龄1320年有余的“中国槐”。
砖雕
阳泉市郊区大阳泉村,古名德裕城,后因这里泉水很多,风景甚佳,村中上港井水自平地涌出,故名漾泉,谐音而称阳泉,阳泉市因此得名。“阳泉春色”为平定古八景之一。明嘉靖年间,以村北寺沟古庙为界分为大阳泉、小阳泉两个村。大阳泉地处小阳泉南侧,村子较大,是阳泉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古村落之一。从航拍图上看,大阳泉村犹如一只爬行中的乌龟,头向西方的狮脑山,尾朝东边的桃河。风水学认为,此种村形,出人寿而性灵,其中多为文士。村中现存古建有兰家巷、郄家院、冯家院、姚家院、张穆故居、观音阁、玄天阁、冯氏宗祠、广育祠(高禖祠)、五龙宫、遏云楼等。
在大阳泉村古街,街东有一棵古老的槐树,街西也有一棵古槐,村中同样耸立着一棵龙头古槐。这些枝叶繁茂的古树是历史的见证者,据测算,它们的树龄都已经超过了1000年。古街是村落“北阳”“南泉”交汇融合之处,是大阳泉古村街巷体系的“龙脉”。沿街分布着大小庙宇9座,旧时的商号店铺30余家,南北分巷13条,水井8眼,阁楼2座,还有义学堂、牌楼、戏楼、漾泉等。唐代时,村中的东、西古槐已存在。北宋时期有了较大的村落,时称“阳泉里”。尤其是明清时期,大阳泉村发展成平定古州首屈一指的文明山庄。
总览全村整体格局,呈典型的传统对称布局。各宅院具有鲜明的明清建筑特征。两条中轴线连通18条巷道和36条蜿蜒过道。中轴线两侧的深宅大院设计合理,雕工精细,彩绘华美。高处俯瞰,屋顶高低错落,呈青灰色,古朴雄浑之风扑面而来。深入肃静、清雅的小巷,又令人顿生怀古伤感之情。
古村的主街是阳泉街,垂直于主街的牌楼巷、南支街兰家巷和上巷组成该村的交通网络体系。从东阁至西阁是主街,为古时商业一条街。以大庙戏台小广场为中心,东西对称分布有方形街和东西两棵千年古槐。石街两旁是典型的清代建筑,比肩接踵,一色的砖木结构,从破损的砖雕、木雕点缀的门面上依稀还能辨认出“大宁堂”“致和成”“广泰昌”“永庆成”“天合成”等字样,这是当时南商北贾在此开设的铺面商号,现在则变成了一户户前堂后宅的农家院落。
村里保存最完整的古老建筑是“广育祠”,俗称人主庙,据碑文考证建于元至正五年,距今已有670年的历史,院内楼台亭阁,罄钟鼓乐,善男信女,香火依旧。正殿三楹供奉的是“禖神”,东面耳房供奉的是吕祖和药王。泥塑彩身,年久失修,斑驳陆离,却承载着无数人的祈盼和希冀。
大阳泉古村落主要属明清时期建筑特征和历史风貌,部分存有金元时期建筑。原貌保护度好,20%—30%增改建(与平遥古城相当),建筑形式丰富,蕴藏了大量历史信息。全古村群落建筑保护区占地10. 42公顷,村系完整,风貌犹存,骨架完美,肌理尚好,建筑艺术上品,现存有文物古建筑1890间(其中30%待复修缮),全村有(现探明)地下大小工事7处,共有石、木、砖三雕7000多件,是全省目前所发现规模较大,晋东城内首屈一指,现存较好,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很好的艺术科研价值,因为它的特殊地理位置,人们称它为“城中村”。但它不因四周林立的高楼、喧嚣的街道和城市的灯红酒绿而改变,依旧“守护”着如边远村落般的安静、从容。古院落的高墙、幽深的小巷、苍劲的千年古槐、池塘边人们闲散的步调,无不透出乡村的气息。如此大规模的保护区域,搞好可行的规划是必须的,许多专家对这些古建筑的保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其中,魁盛号、景元堂等18处晋商堂号和清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书法家张穆先生的大院有极高的考古价值。
小贴士
怎么走?
走太旧高速在阳泉西或阳泉东下高速,顺省道沿路标方向到阳泉外环大阳泉村。
吃什么?
农家小炒、焖面、抿圪斗、刀削面、拉面、剔尖、擦面、糊嘟等。
怎么住?
无需住宿,当天往返。如另有计划可住阳泉市区,很方便。
本报记者 李光亮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