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用户注册 | 登广告爆料邮箱繁体简体English
您的位置:主页 > 要闻 > 晋善晋美 >

山西蒲县:“道德银行”储蓄脱贫动能

未知 2019-12-07 12:39
来源:山西新闻网


   蒲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常住人口只有11万人。这两年,在脱贫攻坚中该县出了个新鲜事。
 
全县93个行政村,村村都有一家特别的超市——“圆梦爱心超市”。超市货架上摆放着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需品和香皂、洗衣粉、洗发水等日常用品,与一般超市不同,在这里买东西不用钱而是用“分”。
 
“分”来自于“道德银行”。这个特殊银行存的是贫困户和村民的文明、美德、善举,取的是积分,可以在超市里换取实惠。
 
从“德”破题
 
想起两年多的驻村扶贫经历,蒲县政务大厅的毛文斌满是酸甜苦辣的回忆。
 
驻村伊始,毛文斌信心满满。可一段时间过后,他就有了这样的感觉:老百姓态度不冷不热,走村入户深入不进去;给贫困户送钱送物,贫困户不买账,非贫困户有意见,这工作真不知道咋开展。
 
因为帮扶干部去家里的次数,引发了邻里之间的矛盾;因为发放物资的多少,多年的朋友不说话了……毛文斌每天忙于应付这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琐事,刚开始的豪情壮志被现实搓的粉碎。
 
一边是贫困户“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另一边是非贫困户觉得不公平满口牢骚,一边又是帮扶队伍进村帮扶“入不了户、说不上话、办不了事”。少数贫困户的“精神贫困”成为蒲县脱贫攻坚路上难啃的“硬骨头”,干群关系一度僵化,矛盾越积越多,直接影响了群众对脱贫工作的满意度、认可度。
 
“精神之贫比物质之贫更加顽固和棘手。”这是蒲县政协副主席贺振英和许多帮扶干部的共识。
 
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变群众的消极情绪为积极,变干部的被动帮扶为主动?贺振英决定探索“道德银行”模式,在民风淳朴、脱贫压力小的山中乡先行试点。
 
“德”成正果
 
2018年年中,山中乡从县级拨付给乡村的资金、村集体经济收入和社会捐助资金中统筹10万元作为资本金,在所辖7个行政村设立了“道德银行”和“圆梦爱心超市”,并建立了一整套支撑“道德银行”运行的机制,先后制订出台《山中乡建立“道德银行”开展“十星农户”评选活动的方案》《山中乡“道德银行”积分管理办法》《“十星农户”评选细则》等一系列制度、办法。
 
“道德银行”投入运行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山中乡群众的整体精神风貌、道德素养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同年9月,蒲县开始在全县推广这种模式,以村为单位建设“道德银行”。
 
“道德银行”由组织机构、星级设置、积分超市、积分卡和存折、人员配备以及资金来源等六部分构成,形成了“县级总行、乡镇支行、村级网点”的运行机制。
 
“道德银行”的运行主要是依托“十星农户”的评选来开展,“十星农户”即政策明白之星、勤劳创业之星、孝老爱亲之星、团结互助之星、卫生整洁之星、文体活跃之星、热心公益之星、诚信正义之星、移风易俗之星、绿色生态之星。此外,各村根据工作需要,也可以设立“动态星”。
 
日常生活中,群众通过自己的文明善举挣得积分,评分员进村入户,对照“十星农户”评分标准分散记分,在村民现场监督下,集中发放积分。凭积分村民们可以到“圆梦爱心超市”兑换物品。
 
目前,蒲县已经实现“道德银行存折”和“积分卡”的全覆盖和户户建档。
 
一张小小的道德积分卡,带来了帮扶干部和帮扶群众思想意识和精神面貌的转变,也点燃了村民们崇德向善的热情。之前的“脱贫之难”踪影全无,毛文斌也没有了困惑,言语里多了一丝轻松,“自从有了‘道德银行’,我们的帮扶工作有了抓手,老百姓也有了标杆。”
 
今年5月,山西省政府批准蒲县退出省定贫困县。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蒲县将不断完善“道德银行”运行机制,为乡村振兴营造向上向善向好的浓厚氛围。(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杨珏)
[责任编辑:   来源:未知 ]
相关阅读:

新闻排行全站三晋国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