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用户注册 | 登广告爆料邮箱繁体简体English
您的位置:主页 > 要闻 > 文化视角 >

新绛历史大事记 ,你知道多少?

未知 2018-08-03 15:35

中华民国

  1912年(民国元年)1月8日,李鸣风率民军攻克绛州城,清军巡防队统领陈政诗被俘获。陈政诗系前驻浙江时杀害秋瑾烈士的刽子手,李鸣风将陈政诗处决,并设秋瑾灵堂祭奠。

  5月,改绛州为新绛县。

  本年8月19日,李海龄在曲村、史家崖一带,以“黄汉会”名义组织农民义军1000余人,打起“秦陇兴汉军”旗号,以土炮、长矛、大刀为武器趁夜攻入绛州城,自立为县长。命令开仓济贫。9月4日,运城唐子直营赶来镇压,击毙七八十人,其余溃散,李海龄逃走。

  1915年(民国4年)8月,闻喜金店商人段连岑与本县吉庄官绅张贵贡以及兴业钱局老板集资10万元,创办了荣昌火柴公司。

  1916年(民国5年)发生地震,房屋倾地,民多露宿,震级5.5级,震中裂度7度。

  本年李通在三林镇创办大益成纱厂。

  1917年(民国6年)新绛集资修楫,创建三林镇浮桥。

  1920年(民国9年)6月,阴雨暴涨,沿河一带五谷多被冲去。21日浍河暴涨,平地水深2--3米,田野几成泽国。

  1923年(民国12年)本县王廷甫、王拱汉等7人集资10万元创办毓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

  1925年(民国14年)农历四月初十下午7时,狂风大作,冰雹大如核桃,历时2时许。汾南马家庄、万安等十余村最为严重。

  1927年(民国16年)6月,大益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工人1760人,资本214万元。同年利用黄河、汾河水运,将机器设备自三门峡运至三林镇。

  1928年(民国17年)县城开始用电照明。

  1929年(民国18年)大旱,赤地遍野,民有饥色。

  本年夏,本县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支部在宋村建立。

  1930年(民国19年) 冯玉祥率部至新绛县,司令部驻西关汾阳洞旁的护国善庆寺。

  1931年(民国20年)6月,雍裕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工人858人,资本60万元。

  1934年(民国23年)荣昌火柴公司迁移陕西省华县,改名为秦昌火柴公司。不久又迁宝鸡。

  1936年(民国25年)4月,东渡红军林彪部从侯马经新绛南关、三家店西去,国民党“中央军”尾随,在本县峨眉岭一带驻扎。

  1937年(民国26年)春,龙兴寺塔顶冒烟。

  本年夏,大雨连绵,汾河暴涨,大水冲淹了县城南部,南大街、顺成街房屋倒塌,店铺损失残重。

  7月,山西省牺盟总会派乔明甫、张文治到本县任特派员。

  8月,新绛县牺盟会分会建立。

  9月,贺龙率120师部队经新绛汾南,在万安村驻扎,正逢马士林结婚,贺龙送喜联祝贺。

  9月,由县牺盟会组建的新绛人民武装自卫队成立。

  11月,中共新绛县委正式成立。

  1938年(民国27年)3月1日,白求恩大夫随同八路军某部到达新绛县城,留宿天主堂,次日离新绛西去。

  3月5日,日本侵略军侵占新绛县城。

  腊月27日,日军制造泉掌惨案。当日拂晓,日军扫荡到东薛郭村抓走姜九锁等4人,带到泉掌集上,连同从南关抓来的1人,全部用刺刀刺死。

  1939年(民国28年)汾南沟西地下交通站成立,包括汉王庙站,北侯站,曲村站及后来的杜庄站。主要是接送往来革命工作人员、传递信件,沟通上党与陕甘宁两大革命根据地,坚持达7年之久。

  同年8月大水,淹死多人。田禾损失尤为严重。

  1940年(民国29年)7月15日,国民政府明令褒奖新绛县县长李凯朋:“亲率警队,艰苦抗战,卒能击溃强敌,屡战肤功。并予晋级”。

  1942年(民国31年)夏,蝗灾,飞则蔽天,落则盖地,田禾食尽,损失极大。

  1943年(民国32年)上半年,日伪县政府强征民工,沿吕梁山一带挖壕,壕长20多公里,深6~7米,宽10米余。日伪军沿壕设岗驻守,并命名为“惠民壕”,群众称之为“毁民壕”。

  1944年(民国33年)秋,蝗虫铺天盖地而来,除绿豆、棉花外,秋田全毁。

  1945年(民国34年)2月,太岳军区54团和55团到新绛汾南一带活动,并在兰村建立了以韩兆鸿为首的游击队,与阎锡山县政权进行斗争,在峨眉岭一带开辟了游击区,后改为新绛县大队。

  5月,新绛县民主县政府在文侯村成立,县长为范俊顺。

  8月19日,侵占新绛的日本侵略军投降,撤离新绛县到侯马集中,阎锡山县政府进城接管。

  1946年(民国25年)5月,太岳都队11旅、12旅、24旅各一部,在全县地方武装和人民的配合下,经过激烈战斗,一举歼灭了作恶多端的阎军39师198团,团长程荣庆被俘获。

  1947年(民国36年)4月7日,新绛县解放,歼敌700余名,活捉国民党县长曹子诗。

  5月,汾南地区开始进行土地改革。

  8月,以汾河为界,划分县制,汾南及闻喜北塬28村为绛南县,汾北为新绛县,县城为新绛市。

  10月,汾北地区开始进行反奸反霸和土地改革。

  12月,新绛、稷山、河津、汾城四县中学合并为吕梁第十中学,校址设在县城贡院巷旧址,1949年秋,吕梁十中改称新绛中学。

  1948年(民国37年)2月,绛南县组织一个民兵营,由武杰带领到风陵渡配合野战部队防守渡口,历时3个月。

  2月,贺龙司令员率军路经新绛县。贺龙十分关注新绛工商业发展。指出可通过对一些企业减免工商税收和贷款的方法,扶植工商业,繁荣经济。

  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王震率部队万余人,在新绛西关集结,召开誓师大会。贺龙、王震、张稼夫(晋绥局书记)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主要内容是准备大反攻,解放大西北。

  誓师大会后,贺龙、张稼夫又主持召开了十地委会议。视察了新绛县县政府、公安局机关。

  6月,贺龙同志亲自批准建校的八路军120师卫生学校(晋绥军区卫生学校)师生1000余人驻本县古交乡(1949年11月随军开往西安。1952年改名第四军医大学)。8月,绛南县并入新绛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月,全县80%的一、二类村庄土地改革基本结束,150个村发放了土地证。县委书记赵守攻在区委联席会上作了《结束土改工作几个问题的结论》的讲话。

  1月10日,新绛市召开工人代表大会,出席代表74人,通过订立劳资集体合同,初步解决了劳资纠纷,并建立了新绛县工会筹委会,在3100名工人中发展了工会会员1200名,选出了主席张玉生。

  1月,组成840人的民工队,由吴克生、耿鸿惠带领赴陕西、甘肃等地支援解放战争,历时8个月。

  5月,新绛县民主县政府改为新绛县人民政府。

  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新绛县委员会成立。

  5月,新绛县妇女救国会改称新绛县民主妇女联合会。

  6月,第一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一部挺进大西北途经本县。新绛市政府发动群众支前,腾出民房400间,设供水站6处,赠送军鞋3000双及粮食蔬菜等,并组织力量抢修南关公路、南门桥渡,保证大军顺利通过。

  6月,县委书记赵守攻调离。县长高霞等31名干部奉命调往甘肃省支援新解放区工作。王守业任中共新绛县委书记,田英任新绛县县长。

  8月,驻新绛晋南专署移往运城改为运城专署,新绛县隶属运城专署。

  10月,县委书记王守业调离新绛,李树荣任中共新绛县委书记。

  11月,新绛市改为城关区。

  11月,县长田英调离新绛,李志恒任新绛县县长。

  12月,全县土改结束,有208个村发了土地证,其余至1952年发完。

  1950年

  3月10日,建立新绛县人民武装部,属军队建制。

  4月2~8日,召开新绛县首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与会代表179人,选举产生了由11人组成的各代会常委会。

  5月25日,下午4时15分,骤降冰雹,达半小时,全县有50个村受灾,南关、北关、狄庄等10个村被打毁小麦1600余亩,秋苗25000亩,县政府立即组织干部深入灾区进行抗灾自救,并从闻喜县调回种子16500公斤,抢墒补种。

  5月,县长李志恒调离,赵得源任新绛县代理县长。

  6月,该县第一个长期互助组——北苏村崔石贵互助组成立。

  7月20日,南门外汾河防洪工程竣工,长87米,高2.7米,顶宽1.7米。

  10月25~29日,召开全县工农业劳模座谈会,与会劳模41人。选出赴省劳模4人。有北苏村农业互助组崔石贵,泽掌村兴修水利模范李志明,符村妇女模范任明儿,西关机械厂工人梅步黄。

  11月19日,稷山县发生杜启明暴乱事件,本县获悉情报后立即电告运城、临汾地委及曲沃、闻喜邻县,并召开紧急治安委员会,研究采取了应急措施。调集民兵两个排,由人武部部长张培德率领,星夜赶至稷山三界庄一带,配合稷山、河津人民武装追歼股匪。

  8月,全县干部进行定级工作,供给制改为工资制,从7月起执行。

  8月,从5月以来,全县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至年底,全县共有农业社333个,81%的农户入社。

  1956年

  2月3日,县城召开了万人庆祝大会,庆祝全县农业实现高级合作化。全县335个初级社转为46个高级社,入社农户达99.45%。

  2月21日,召开全县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各条战线上的英模800余人参加。

  3月,县长仪耀文调离,李毓龙任本县县长。

  3月16日,全县38个乡合并为16个大乡。16个乡是:原村、符村、柳泉、支北庄、刘峪、阳王、樊村、泉掌、古交、中社、北张、泽掌、三泉、王庄、南社、店头。

  3月25日,三泉水库工程开工。

  6月,上旬收麦时节,降雨20余天,40%小麦出芽。

  7月1日,建立新绛县有线广播站。

  12月27~30日,新绛县第二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143人,大会选出了19人组成的第二届人大常委会。选出县长1人,副县长3人,县法院院长1人。

  本年,全县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全部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实行了公私合营合作化。

  1957年

  2月12日,省电影放映队驻新绛36队、122队奉命移交本县,被编为新绛1队、2队。

  3月10日,“跃进渠”工程动工兴建,本县组织劳力与临汾、襄汾县联合兴修。

  6月29日~7月5日,召开了中共新绛县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正式代表165人,列席代表86人。大会选出委员17人,候补委员3人,通过了《开展整风运动,提高领导水平,改进领导作风》的决议。

  7月9~14日,县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召开,出席委员57人,会议选出了第二届政协委员会。

  8月17日,反右派运动开始,县委成立反右领导组。最后全县有75人被划为右派分子。

  9月,历时1年的三泉水库工程胜利竣工。

  1958年

  1月18日,鼓水灌溉管理局成立。

  3月13日,全县出动10174个劳力,参加“跃进渠”水利工程。

  5月23~26日,新绛县第三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在县城举行,出席代表149人。大会选出了县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并选出出席省第二届人大代表3人(高鸿基、权铨、宁起光)。

  7月16日,连降大雨,汾浍两河暴涨,特别是浍河洪水达3000立方米/秒,全县共有41个村受灾,有20个村进水,冲毁房屋1636间,356户无家可归,原村乡有7个村被水淹,损失严重,秋后重建新村。

  9月7日,全县两万人集会,欢庆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全县共建立了6个人民公社。

  9月11日,全县8000名民兵组成“钢铁野战师”,开赴乡宁关王庙一带大炼钢铁,持续到1959年初才结束。

  10月,全县以生产队为单位建立公共食堂,实行定量供应,凭票吃饭。

  11月21日,新绛与曲沃、襄汾三县并入侯马市。

  11月,东方红人民公社行云庄大队浮夸虚报:有一亩红薯产量达55万公斤,《山西日报》发表“红薯王”的报道,省内外参观者络绎不绝。后经查清,有关人员受到处理。

  1959年

  6月,新绛县木制厂螺钿老艺人柴秀岗出席全国群英会。

  11月,县委书记高鸿基、县长李毓龙调离本县。

  本年,新绛中学被评为全国贯彻教育方针先进单位,授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锦旗一面。

  1960年

  3月,黄克诚副省长来新绛县视察工作。

  5月,国务院副秘书长赵守攻来新绛指导工作(赵守攻于解放初期曾任新绛县委书记))。

  6月,新绛中学被评为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出席全国教育群英会。

  本年,由于自然灾害和极左路线及食堂化的影响,全县人民吃粮发生困难,人体出现浮肿现象,城乡大搞“瓜菜代”渡过难关。

  1961年

  1月,侯马市政府将原新绛地区的6个人民公社改划为13个人民公社,公社下辖的管理区改称生产大队。

  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市长彭真,华北局书记李雪峰来新绛视察并参观工艺美术厂。

  5月,整风整社运动开始,重点纠正“一平二调”共产风,以及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化风和瞎指挥风。本年冬,进行了退赔兑现,自留地落实到户,并恢复健全了“三包一奖”、“四固定”和基本劳动日、评工记分等经营管理制度。

  11月,张良智调任本县县长。

  12月1日,新绛从侯马市分出,恢复了新绛县制。

  1962年

  2月,下旬县委组织全县党员干部贯彻学习中央《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主要解决核算单位下放,提高集体生产积极性,巩固人民公社问题。

  2月13日,全国著名考古专家王冶秋到本县绛守居园池考察后,在《人民日报》发表“拨开‘涩’雾看园池”的署名文章。文中确定绛守居园池为隋代园林遗址,为全国现存最古老的北方园林建筑之一。

  5月26日,新绛农业学校奉命停办。

  6月,上半年全县精兵简政和压缩非农业人口工作取得成效,全县吃商品粮的18618口人中精简压缩了1909人,占10%。

  6月,续恩岚调任中共新绛县委书记。

  7月3日,撤销县工业交通部、财贸部、文教部及新绛报社。

  10月,成立新绛县地方国营电业所。

  1963年

  1月10~16日,召开全县农业生产先进单位代表会议,到会代表310名。

  5月,中央水电部部长傅作义来新绛视察工作。

  5月30日~6月3日,第五届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出席会议代表227人。大会选举了第五届人民委员会委员21人及县长、副县长、法院院长等,并选出出席省第三届人代会代表4人(薛光复、权铨、宁起光、赵水莲)。

  县政协四届一次会议与县人代会同时在县城举行,出席委员71人,会议民主选出了第四届县政协常委会。

  6月8日3时40分县城剧院翻修工程发生事故,7根大梁从房顶倒下,当场压伤16人,2人抢救无效死亡。

  8月3日,县直机关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的“五反”运动开始,有23个单位572人参加。

  9月25日,建立县“四清”运动领导组、办公室,并确定龙泉、席村、柏壁、张庄坡为试点单位。

  12月4日,各公社及社直企事业单位开始进行“四清”,至1964年2月结束。

  1964年

  1月18日~2月2日,在全县农村普遍宣讲中共中央发布的两个文件:《关于目前农村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

  5月22日,中共山西省委转发本县关于在天主教聚集的张庄坡进行四清工作的报告。

  7月1日,第二次人口普查登记开始,全县抽调普查队伍1700人,7月20日结束。普查结果,全县人口为177496人。

  7月6日,本县普降暴雨约两小时,雨量98毫米,全县13个公社不同程度的受灾,阳王、万安、横桥、柳泉、支北庄五公社80个大队灾情较重,受灾面积13000余亩,倒塌房屋400余间,冲走粮食9.5万公斤

  10月,因县委主要领导出县参加“四清”运动,决定高扬国任中共新绛县委代理书记。

  1965年

  3月1日,城关镇从城关公社分出,建立城关镇人民委员会。

  7月25日,县委书记续恩岚在山西省第二届党代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言,题目为:《怎样在天主教聚居的张庄坡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8月3日,全县胜利完成基层选举工作,参加选举的选民87958人,占应参选民的93%。

  11月29日~12月3日,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会议代表227人。选出了第六届人民委员会委员19人。

  县政协五届第一次会议,与县人代会同时举行,到会委员71人,,会议选出第五届政协常委18人。

  1966年

  3月,支北庄公社红叶泉水库开始动工兴建。

  5月17日,中共新绛县委作出《关于组织干部群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初步安排》,并建立了文化革命领导组和办公室。

  7月,县委代理书记高扬国、副书记刘天武调内蒙古工作。

  8月4日,全县召开有765人参加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会议。

  8月,“红卫兵”运动和“破四旧”活动由新绛中学兴起,并迅速扩展到全县城乡,一批有价值的书画文物被毁,城内天主教堂受到损坏。

  10月21日,经省计委批复,省邮电管理局在本县北张公社沐浴沟村东山上建立微波站。

  冬,以各种名称命名的群众造反组织纷纷成立,有“卫东”、“忠东”、“东风”、“七一”、“红旗”、“井冈山”、“遵义”等,并开始批斗“走资派”和“牛鬼蛇神”,大部分单位的领导“靠边站”,无法工作。

  1967年

  1月25日,在上海“一月风暴”的影响下,本县一派群众组织夺了县委、县人民委员会的领导权。

  1月28日,另一派群众组织从原夺权组织手中夺了权。从此,群众组织分成了势不两立的“1·25”、“1·28'’两大派,派性斗争持续多年,造成严重后果。

  2月,各机关、学校、工厂、商店相继进行“夺权斗争”,据3月14日统计,全县55个县直单位,除县招待所外,其余全部夺了权。被夺权的领导干部共有228人。县人民武装部对邮电局、银行及公、检、法实行军管。 4月1日,中共新绛县核心小组正式成立。

  4月18日~5月5日,县核小小组先后任命了全县各公社和城关镇核心小组成员和负责人。

  4月29日,新绛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12月13日,两派群众在新绛中学发生大规模武斗,双方共出动3000余人,动用了木棒、铁棍、长矛、土枪、小口径步枪,有百余人在武斗中受伤。

  本年,全县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热潮,全年共发行《毛泽东选集》3.8万册,毛泽东著作单行本4.8万册,《毛主席语录》6.4万册,毛主席像19.8万张。

  1968年

  1月4~6日,召开县社两级组织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整顿恢复党组织的有关指示,并成立了领导组。

  3月7日,县市场管理委员会成立。

  9月10日,县三代会(工、农、红卫兵)成立。

  12月23日,北京481名知识青年来本县插队落户,县城群众敲锣打鼓热烈欢迎。24日,分别到10个公社23个大队落户。

  本年,各公社、大队,各单位建立了“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全县科局级干部140人中,有119人“站出来”工作,其中有75人参加了“三结合”领导班子。

  本年,全县222所学校成立了以工人、贫下中农为主的革命委员会或革命领导小组,5所中学和27所7年制学校进驻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1969年

  4月18日,县人民武装部奉命赴河北与邯郸县人民武装部调防。

  4月20日,邯郸县人民武装部到本县接防。

  5月10日,本县完成了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的工作,农村教师由大队评工记分发给工资,县上给予补助,口粮与社员同样分配。

  7月1日,本县两大派分别参与临汾城的大规模武斗,在武斗中本县有3人丧生。

  7月5日,驻侯马的临汾“造反派”在新绛县“造反派”协助下,抢了新绛县武装部的枪支弹药,《7·23布告》下达后,由解放军全部收缴。

  7月23日,中央关于山西问题的布告发布,奉命“支左”的解放军8303部队进驻本县,落实《7·23布告》。两大派群众的武斗从此停息。

  9月,高扬国任县核心小组组长。

  11月25日,县革委对所属机构人员进行大调整。共设四大组,即办事组、政工组、生产组、保卫组,各大组下辖若干办公室。

  1970年

  1月,全县13个公社全部建立了广播放大站。

  2月,全县开始“清理阶级队伍”和“一打三反”运动,由于“左”的路线和派性干扰,造成了一大批冤假错案。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才得以平反纠正。

  3月8日,中共新绛县核心小组与县革命委员会实行党政合一,建立了新绛县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

  3月,高扬国任县革命委员会主任。

  5月,各公社和城关镇先后成立了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

  8月5日,县自来水厂筹建工作基本结束,开始送水投产,正式成立新绛县地方国营自来水厂。

  11月10日,县钻井队在阳王镇北池大队打成热水井一眼,井深170余米,出水量每小时25吨,水温达52度。

  1971年

  3月28~30日,中共新绛县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正式代表345人,列席代表89人,特邀代表7人。大会选出了县委委员21人,候补委员5人,组成了第四届中共新绛县委员会。这是一个“军、干、群”、“老、、中、青”相结合的领导班子。

  3月30日,中共中央委员、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陈永贵与省革委副主任李顺达来本县观察工作。

  3月,王四维任中共新绛县委书记。

  6月20~21日,全县遭受了一场暴雨袭击,平均降雨量为86毫米,阳王公社达到120毫米,加之稷山三交水库水坝破裂,洪水冲淹了阳王、万安两个公社的部分村庄。全县共有8个公社56个大队受灾。受灾粮田8216亩。

  7月22日,龙兴寺宝塔出现“冒烟”现象。

  8月19~23日,分别在柳泉、泽掌两个公社召开了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会,共有490人参加。

  9月,“9·13”林彪事件发生后,全县由党内到党外传达中央有关文件,进行学习讨论宣传。

  10月1日,本县实现了“广播喇叭户户化”。

  10月16日,本县建成气象站。

  本年,原晋南专署分为临汾、运城两个地区,新绛划归运城地区13县之一。

  1972年

  4月,县委、县革委组织了200余人的农村工作宣传队,到各社队宣传贯彻落实农村经济政策,纠正“割资本主义尾巴”、“穷过渡”等错误倾向。

  8月16日~9月1日,县委召开批林整风干部会。参加人员有县、社两级干部、军队连以上干部、县直单位、大村大队负责同志和在农村驻点干部共648人。

  1973年

  2月15日,县委总结前一段贯彻落实农村经济政策情况。全县216个生产大队818个生产队,其中恢复了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758个,比上年656个增加了102个。社员自留地由集体代耕恢复为社员自种自收、个人经营的大队占到90%以上。

  4月,卫民任新绛县革命委员会主任。

  7月,县委书记王四维调离,王溪钧任中共新绛县委书记。

  8月25日,经地委批准,撤销县公、检、法军事管制小组,恢复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正常工作。

  8月26日4时许,风雹袭击本县,风力达10级,降雹5分钟左右,古交、横桥、店头、南社、万安、城关等公社的96个大队受灾严重,打死耕牛一头,打伤四头,刮倒树木90株,刮倒电杆70余根,44000亩棉秋田受灾。

  11月15日,县委总结全县“农业学大寨”情况,本年全县人民战胜多种自然灾害,粮食生产有一个公社和28个大队达到“纲要”,一个公社和27个大队过“黄河”,6个大队过“长江”,其中有4个大队粮食亩产超千斤。同时,农牧副渔也有较大发展。

  11月26日,县革委会和县人武部制定了城区人民防空方案。成立了指挥部,并作了初步演习活动。

  本年,汾河新绛段晋韩公路三林镇公路大桥动工。

  1974年

  4月23~29日,七级以上西北风袭击本县境内72小时,气温急骤下降,全县有7万余亩小麦受冻。

1975年

  1月5~19日,县社干部28人,在县革委主任卫民带领下赴昔阳县参加农业学大寨学习班。

  2月,梁合水任中共新绛县委书记。

  4月25日,新绛化肥厂建成投产。工程建设总面积46669平方米,总投资494.7万元。

  7月21日,下午8时至22日凌晨,汾河暴涨,淹没大片农田,最大流量为1200立方米/秒,沿河有6个公社29个大队受灾,淹没庄稼21055亩。

  冬,全县取消集市贸易,由国营商业和供销商业组织的“商业大院”代替。这种“取代”形式,严重阻碍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直至1978年才重新恢复了集市贸易。

  本年底,三林镇公路大桥全面竣工,旋举行通车剪彩仪式。此为本县汾河上施建的第一座现代化桥梁。晋韩公路三林镇段易线,建国初所建浮桥及渡口管理站撤除。

  1976年

  1月3日,县革委组织县、社、大队200余人到大寨参观学习。

  3月25~28日,县委召开县直支部书记以上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中央文件,部署反击右倾翻案风。会后全县组织了万名理论骨干,分赴各条战线,开展活动。

  8月中旬,龙兴寺塔顶“冒烟”。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全县人民陷于悲痛之中。11~17日,全县进行了悼念活动。9月18日,在新绛中学操场举行了悼念大会。

  11月,县委县革委发动全县干部、职工、农民、学生2万余人,苦战20天,沿汾河两岸建成防洪大坝62.48公里。共动土方102万方,拉运石头1万方。

  12月,全县军民掀起大揭发、大批判、大清查“四人帮”的高潮。

  12月26日,撤销办事组、政工组、业务组,县革委改设秘书处、财贸办公室、工交建办公室、农业办公室。县委设组织部、宣传部、文教部、统战邵、工交建政治部、财贸政治部、党校。

  1977年

  1月8日,县城举行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纪念大会。

  8月28日,下午3时,城关、古交、万安、横桥、柳泉五个公社遭受冰雹袭击,受灾面积达2万余亩,南李村雷电击死2人。

  12月15日,县武装部党委授予南李村基干民兵南金平“舍已救人的好民兵”光荣称号。南金平为抢救本村社员周铁钢而光荣牺牲。

  1978年

  2月15日,经省委验收,新绛县成为“农业学大寨”先进县之一,在运城地区召开农业学大寨大会上受到表彰。

  4月16日,泽掌公社南范庄大队,发生吃死驴肉中毒事故,中毒者199人,经抢救全部脱险。

  6月26日~7月4日,县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期间,省委书记王谦到县视祭。

  7月,杨法宗任县革委会主任。

  9月,县红旗机械厂工程师朱永庆、耿怀锁等研制的C6150精密车床,荣获山西省和运城地区科技成果二等奖。

  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会全在北京召开,全县干部掀起学习宣传热潮。

  本年,对1957年错划的75名“右派”全部进行了平反改正。

  2002年

  10月2日,新绛中学迎来百年校庆。

  2011年

  7月15日晚,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遭遇强对流暴雨冰雹天气袭击,当地种植的玉米、棉花、辣椒等农作物损失严重。

[责任编辑:   来源:未知 ]
相关阅读:

新闻排行全站三晋国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