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讲述春秋晋阳之战
未知 2018-02-05 14:36
韩非子讲述春秋晋阳之战
来源:山西晚报
太原2500多年前有了城郭后遭遇的首场生死大战,是公元前455年的春秋晋阳攻防战。这场大战起于智魏韩携起手来攻晋阳赵氏,讫于赵氏说服魏韩转头攻杀智伯。故事的高潮是赵襄子在晋阳水困后一度举手欲降,但后来实现重大转折,写下反败为胜的著名战史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晋阳之战,于是收入各种中国史籍,《左传》把此战作为全书结尾段落,《国语》《战国策》《史记》《淮南子》《水经注》《元和郡县图志》《资治通鉴》和《太平御览》等战国、两汉、北魏、唐宋时期的历史典籍,毫无例外讲述到这场战争。
因为《战国策》全书篇章并非一人一时所做,成书也在《韩非子》之后,因此可以确定最先独立完整记录晋阳之战的,是与孟子、庄子、荀子齐名,享有“战国四大文学家”之誉的韩非子。韩非子是在他的名篇《十过》中论述执政者10种足以“杀身”“灭国”的重大错误时,顺带还原晋阳大战全过程的。而正是他这次至关重要的细致讲述,成为此后司马迁编著《史记》和众多史学家述史时最重要的依据。
韩非子从4个方面讲述了这场战争。
第一,关于战争缘起。晋阳之战发生前,智伯已经“率赵、韩、魏”讨伐过原晋国六卿中的“范”和“中行”两卿,取得战争胜利。但瓜分完毕范、中行两卿的土地没几年,智伯就伸手向曾和他并肩作战的韩氏索要土地。极不情愿的韩康子听从了谋士段规“惯着他”的建议,把一块拥有万户人家的土地割让给了智伯。智伯随即向魏氏伸手,魏宣子依照谋士赵葭“接着惯他”的意见,再次奉送一个“万家之县”。终于被惯坏的智伯接着向赵襄子索要“蔡”“皋狼”两块土地,但“赵襄子弗与”,智伯于是“阴约韩魏,将以伐赵”。
韩非子没提赵襄子为何没有延续惯着智伯的意思,但比《韩非子》早一些的《国语》提供了答案。大约七八年前,智伯统领由各氏族势力组成的晋军攻打郑国,两军对垒,智伯令赵襄子先上,赵襄子说你是主帅你先请。智伯火了,说:“你这小子长这么丑还这么胆小,你这能当太子?”赵襄子也火了,梗着脖子说:“只要能受得了你这侮辱,不让俺们赵氏受害,就能当得了太子!”
这下明白了,早就想和智伯死磕到底的赵襄子,当然不会顺着智伯。
第二,关于晋阳备战。得知智魏韩联军来伐后,赵襄子当即和谋士张孟谈密商对策。张孟谈建议避其锋芒,躲进老主人赵简子生前让“才臣”董安于建造的晋阳城固守待变。但赵襄子驱车进入晋阳一看,竟然发现这里“城郭不治,仓无积粟,府无储钱,库无甲兵,邑无守具”,于是心生恐惧。张孟谈随即提出第二条建议,诏令晋阳百姓留足3年钱粮,余钱余粮一律上交官府,并组织闲人动工维修城池。赵襄子连夜下令,第二天粮钱兵器就堆满了仓库,第五天城郭修缮竣工,各种物资全部备齐。当赵襄子提出“吾奈无箭何”的新问题时,张孟谈的第三条建议是,董安于筑城时夯在墙体里的“楛”也即荆杆、埋在公室房屋柱子下的铜础完全可以用来制作箭簇。
第三,关于战争经过。开战后,智魏韩联军面对城高壕深的晋阳城“三月弗能拔”,智伯于是“决晋阳之水以灌之”,“围晋阳三年”,致使城内“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士大夫羸病”。绝望的赵襄子对张孟谈说,他已经开始考虑出城向哪个投降了。张孟谈阻止了赵襄子,自己冒死潜出城外,用“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了魏宣子和韩康子,也早就对智伯不满的魏韩两家与张孟谈并约定了倒戈日期。
赵襄子获知消息后喜忧交加。但他们不知道如此重大的机密,差一点就被智伯手下谋士智过看破。智过从魏韩两君神情突然变化上,嗅到了“此必有变”的危险气味,提醒智伯或是杀掉魏韩、或是答应“破赵”后,给他们分得更多好处。但智伯坚信魏韩可靠,还以多给他们“则吾所得者少”为由拒绝智过之言。智过于是连夜跑路,把自己家族的“智”姓全部改为“辅”姓。
第四,关于战争结果。赵魏韩约定的起事深夜,赵襄子派出杀手杀掉联军“守堤之吏”,然后“而决其水灌智伯军”。智伯军中大乱之时,赵襄子突然发动正面袭击,“韩、魏翼而击之”,智伯被擒身死,“国分为三,为天下笑”。
韩非子前后史籍记述这场战争时,基本保持了讲述的一致性,增删改动之处,集中在晋水淹城的后果上。《国语》有“沈灶产鼃(同蛙),民无畔意”的描述,《战国策》有“城不沉者三版,洎(音jì,浸泡)竈(同灶)生蛙”的记载,两书都有居民灶坑中生出蛤蟆的描写。司马迁的《史记》则采用了“悬釜而炊,易子而食”的说法,反映晋阳城被淹是一场令人发指的灾难。
《史记》中总共使用了4次“易子而食”,司马迁是谨慎的。但近年来有学者对4次人间悲剧进行了分析研究后,结论是晋四卿大战时晋阳城内出现“易子而食”现象的依据明显不足。理由是:《史记》前的《国语》《韩非子》没有这样的记载,况且韩非子说晋阳城百姓已经储备了3年的口粮;《史记·赵世家》和《史记·魏世家》都记有晋阳之战,但“魏世家”未提“易子而食”;从作文角度分析,“悬釜而炊”不足与“易子而食”对应,这两个短语体现的严峻形势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因此司马迁惊悚的说法,他之后的著述都基本不纳。
马绍民
[责任编辑: 来源: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