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文化“三个一”系列报道之七:“历法之源”天象观测体验活动成功举办
时间:2016-06-07 04:21 来源:山西新闻网--三晋都市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我要评论 A+ A-
古代与现代天象观测的对比与碰撞 展示天文气象历史与科技变迁 体验天象变幻,追溯历法渊源,感受帝尧文化。6月4日-5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气象局和临汾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临汾市气象局承办的“历法之源”天象观测体验活动在临汾市襄汾陶寺遗址、乡宁云丘山和翼城舜王坪…
陶寺古观象台遗址,体验者在观测天象。
古代与现代天象观测的对比与碰撞 展示天文气象历史与科技变迁
体验天象变幻,追溯历法渊源,感受帝尧文化。6月4日-5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气象局和临汾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临汾市气象局承办的“历法之源”天象观测体验活动在临汾市襄汾陶寺遗址、乡宁云丘山和翼城舜王坪成功举办。该活动是“华夏之根·文明之旅”尧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之一,也是继6月3日“中日韩围棋赛”开枰后启动的又一项重要活动,共吸引了三千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天文和气象爱好者参加体验,2016年“华夏之根·文明之旅”尧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再次被推向高潮。
“历法之源”天象观测体验活动为期两天,在襄汾陶寺遗址、乡宁云丘山和翼城舜王坪同时举办。襄汾陶寺遗址,被“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专家认定为帝尧都城、最早中国之所在,陶寺古观象台遗址是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观象台遗址。乡宁云丘山曾是唐尧、虞舜、夏禹之望岳观天测时的起步初始。翼城舜王坪,相传舜王当年曾耕织于该地,其间绘制了黄河流域的物候历——《七十二候立》,该物候历为中国最早结合天文、气象、物候常识等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作为本次“历法之源”天象观测体验活动的三个活动地点,襄汾陶寺遗址、乡宁云丘山和翼城舜王坪每一处都有详尽的历史资料和文化古迹,并辅以讲解员的生动解说。来自全国各地的天文和气象爱好者,通过参观和领略全国、全世界最古老的观象台,进行天象观测实地体验、观看帝尧时期观天象制定历法活动及现代气象科技、气象科普知识展览等形式,感受了一次古代与现代天象观测的时空穿越,切身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先祖对科学技术的探索与应用,极大地激发了大家传承和弘扬以尧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天文气象的历史与科技变迁
6月4日上午9时,“历法之源”天象观测体验活动启动仪式在临汾市襄汾陶寺观象台遗址举行。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山西省气象局、山西省科协等单位的相关领导与专家,以及临汾市委、市政府和襄汾县、翼城县、乡宁县的相关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同时,中国气象学会、北京天文馆和天津市、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陕西省等兄弟省市气象学会的相关领导及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千多名天文和气象爱好者一起出席了启动仪式。
山西省气象局副局长张洪涛,山西省科协副主席王德贵,临汾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翠莲等领导在启动仪式上作了讲话。
山西省气象局副局长张洪涛在讲话中指出,天文学是人类认识宇宙的科学,是推动自然科学发展和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前沿科学之一。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我国为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中,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观察和探究宇宙的奥秘,在采集果实和狩猎捕鱼的时候,对自然界的寒来暑往、月圆月缺、动物活动规律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到了新石器时代,社会经济进入以原始农牧业生产为主的时期,人类有了掌握农时的需要,开始探索日照、雨量、气温、霜期等自然规律。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我们的祖先对农时的准确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加上人类对天象和物候之间关系认识的加深,于是更加重视天文和气象观测。
襄汾陶寺观象台遗址经考古专家确定年代为公元前2100年左右,这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古观象台遗址。陶寺观象台遗址显示出4100年前陶寺人根据地平历太阳观测,制定出一个太阳年20个节令的历法,是当时全世界已知最缜密的太阳历法,代表着当时天文学发展的最高水平,也是今天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直接源头,在促进汾河流域农业生产的同时,为华夏农耕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次“历法之源”天象观测体验活动,在襄汾陶寺观象台遗址和乡宁云丘山和翼城舜王坪同时举办,将通过天象观测实地体验、观看帝尧时期观天象制定历法活动及现代气象科技、气象科普知识展览等形式,深入挖掘襄汾陶寺、乡宁云丘山、翼城舜王坪等帝尧时期天文及历法文化,展示天文气象的历史与科技变迁,促进气象与当地旅游经济的融合发展。
■科普工作的新思路和新实践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山西省科协副主席王德贵在讲话中表示,“历法之源”天象观测体验活动是一次很好的科普文化传播活动,对进一步探寻天文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激发民族自信、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六大发展”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王德贵说,刚刚结束的中国科协第九次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王德贵认为,“历法之源”天象观测体验活动在襄汾陶寺遗址、乡宁云丘山和翼城舜王坪举办,让天文和气象爱好者体验古代天象历法制定,在开展天文科学知识普及活动的同时,融科普活动于历史文化兴趣和旅游观光活动中,实现了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目的,为今后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新思路,进行了新实践。下一步,我们要创新工作思路,发挥山西历史文化优势,充分挖掘和整合传统文化优质科普资源,建设一批依托优秀历史文化资源,能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的科普教育基地,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瑰宝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一次重要的文化体验和交流
“‘历法之源’天象观测体验活动是‘华夏之根·文明之旅’尧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就是通过活动进一步扩大陶寺遗址等景点的知名度,发掘和彰显帝尧文化,策划和推介以崇山为中心的古文明旅游圈,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临汾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翠莲在讲话中指出,“历法之源”天象观测体验活动的开展,必将激励更多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望的人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陶寺观象台遗址、乡宁云丘山和翼城舜王坪,激发他们传承弘扬以尧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临汾古为帝尧之都,最早称为“中国”,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华夏文明的根之所在,也是我国古代历法的源头。在这里,帝尧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钦定历法,敬授民时,设立节气,开启了华夏文明之门。临汾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有着大量的帝尧文化遗存遗迹,其中陶寺古观象台遗址的发现,进一步奠定了陶寺遗址在中国文明史中的地位,对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古代天文学的研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这次‘历法之源’天象观测体验活动,不仅是古代与现代天象观测的对比与碰撞,更是一次重要的文化体验和交流。”黄翠莲希望参加活动的各位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天文和气象爱好者,在体验天象观测之余到临汾各地转一转、看一看,更加深入地了解临汾悠久的人文历史,感悟临汾深厚的文化底蕴,领略临汾秀美的自然风光。
“历法之源”天象观测体验活动启动仪式结束后,体验者先后参观了陶寺观象台遗址和陶寺遗址考古成果展。6月4日下午和6月5日,体验者分赴乡宁云丘山和翼城历山舜王坪,进行了进一步的古气象历法观测体验。
本报记者 高桦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