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君
大清开国之时,有个著名功臣何和理,出身于满洲大姓——董鄂氏家族。这个家族为大清立国、入关、一统,立下了不朽功勋。
到了康熙帝时代,何和理有个四世孙,名字叫噶礼。
《太祖秘史》中的韩栋版何和理
噶礼的父亲普善,曾任宫廷头等侍卫,这种职务一般都是满洲贵胄的专利。普善有个姐姐,进宫当了顺治皇帝的妃子。大家可能都知道顺治最爱的董鄂妃,后来被追谥为孝献皇后的那一位。其实世祖后宫中,还有一位董鄂氏家族的妃子,就是普善的姐姐、噶礼的姑姑。她没有那位董鄂妃那么招皇帝宠爱,不过她的命比较好,生了顺治的次子、裕亲王福全,被尊为宁悫妃,一直活到康熙三十三年。
霍思燕版的董鄂妃,红颜命薄
福全没当皇帝的命,但他是康熙皇帝最亲密的兄弟。
噶礼的姑姑是顺治的宁悫妃,还生了裕亲王福全,这就是说噶礼和裕亲王是表兄弟。康熙皇帝与裕亲王又手足情深。如此一来,噶礼在仕途上的优势就是一般贵族都难以匹敌了。
另外,噶礼的妈妈还是康熙的奶妈,据《啸亭杂录》记载,“礼母固后宫近戚。”大户人家的奶妈地位就不一般,何况还是皇帝的奶妈。
与很多八旗贵胄子弟一样,噶礼也是依靠恩荫入仕的。先是吏部主事,而后是吏部郎中。起初,噶礼在官场上也没什么起色。
康熙三十五年(1696)可算噶礼仕途的重要转折点,这一年康熙大帝亲政噶尔丹。
康熙亲军到达克鲁伦河时,噶礼跟随左都御史于成龙督运军队粮草,第一个到达行在,缓解了军队的粮草之急。噶礼办事高效、为人干练,受到康熙帝赏识,御前对答时亦能“当上意”,后“叙功升盛京户部理事官”。
清官于成龙
此次的督运粮草事件,对噶礼来说是一个甚为关键的契机,他抓住了这次机会并且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加上御前对答如流,符合康熙帝的心意,这些都让康熙帝对噶礼的才能有了一定的认识,也为其口后的升迁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噶礼的仕途可谓顺畅,“岁余三迁,授内阁学士。”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七月,出任山西巡抚。
噶礼从吏部小郎官,到封疆晋省,只用了三年时间,这种升官速度,堪比火箭!
在当上山西巡抚的最初几年,噶礼倒也是个尽心尽责的好干部。
噶礼到任之前,山西钱粮亏空现象比较严重,原因主要在于各级官员贪污横行。噶礼上任之后,切实追查亏空,收拾贪官污吏。在噶礼的铁腕施政下,山西官场的贪墨官吏纷纷落马。截至康熙四十七年七月,现亦不亏欠一分一厘”。
噶礼在山西的政绩确实不错,除了清查亏空之外,在吏治、民生方面的建树同样值得称道。
噶礼能够善始善终,兢兢业业地成为一代名臣吗?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句古训非常适用于噶礼。在山西抚台职位的后期,噶礼开始变身为一个超级大贪官,山西官场结成了一个贪腐者同盟。
其实,早在康熙四十二年,四川道监察御史刘若鼐就曾上疏弹劾噶礼,说他“贪婪无厌,虐吏害民,计赃数十万。”这个弹劾还提到了噶礼手下的太原知府赵凤诏,说他是噶礼的走狗心腹,“专用酷刑,以济贪壑。”
客观一点地分析,刘若鼐的这个弹劾,并没有拿到实质性的证据,当然御史风闻就可以奏事,并不需要实际证据。
康熙帝对这件事的处理方法非常有意思,他没有派人去调查,反而让噶礼自己回奏,也就是解释。噶礼在回奏中,自然会说御史在污蔑他,“贪虐各款,尽属诬陷。”噶礼还把这件事说成是政治阴谋,是被他打掉的那些贪官奸商在背后唆使刘御史乱咬。
赵申乔,老子是清官,并不代表儿子不贪污!
康熙皇帝是个喜欢任用私人的皇帝,在他看来,噶礼是亲戚家人,是可靠的自己人。除此之外,涉案的太原知府赵凤诏的父亲赵申乔又是康熙朝有名的大清官,父亲的名声让康熙帝觉得儿子不会坏到哪里去。所以这件事不了了之。
此后,还有几次御史弹劾噶礼事件,也都被康熙帝以“回奏”的方式加以袒护。
噶礼在山西愈加目无法度,晋省官场彻底溃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