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用户注册 | 登广告爆料邮箱繁体简体English
您的位置:主页 > 要闻 > 文化视角 >

60年前,赫鲁晓夫为何要清算斯大林?

未知 2016-02-16 09:37
1951年5月1日,斯大林与赫鲁晓夫(右)在列宁墓上向参加五一游行的人们致意
 
文 | 杨津涛
 
《国家人文历史》2013年4月上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欢迎广大读者以个人名义分享至朋友圈
 
斯大林死后,马林科夫、贝利亚与赫鲁晓夫成为苏联的“三驾马车”,共同执政。先是赫鲁晓夫联手马林科夫,处决贝利亚;到了1955年,马林科夫也在与赫鲁晓夫的斗争中败下阵来,失去了部长会议主席的职位。赫鲁晓夫从这时开始了彻底清算斯大林的行动,逐渐打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钳工赫鲁晓夫的发迹
 
赫鲁晓夫生于1894年4月17日,祖父和父亲都是农民,家境贫寒。他在15岁时就辍学到一家德国人开的工厂做钳工,负责维修矿井。后来他读到《共产党宣言》,领导过矿工罢工。1918年,赫鲁晓夫成为一名布尔什维克,在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战斗中因功被任为一个矿井的副矿长。1925年的联共(布)十四大上,只是普通代表的赫鲁晓夫第一次见到了斯大林。那时的赫鲁晓夫觉得斯大林是一位很有民主精神的领袖。
 
赫鲁晓夫后来又做过区委书记、乌克兰组织部副部长等职,进入莫斯科工业学院,以反对“右倾路线”,打击布哈林的支持者卓有成效而被斯大林所注意。更重要的是,身为学院党委书记的赫鲁晓夫在这里结识了斯大林的第二任妻子阿利卢耶娃。赫鲁晓夫刻意表现出的谦虚谨慎给这位苏联“第一夫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对这股帮了他大忙的“枕边风”,赫鲁晓夫后来在回忆录中称之为是“中了彩票”。1935年,赫鲁晓夫当上莫斯科市委的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的青云直上其实也是受益于“大清洗”,斯大林杀掉了一批“老革命”,就只能再重新提拔干部来填补这些空缺。
 
赫鲁晓夫当时是“大清洗”的鼓吹者,1937年1月,莫斯科大审判刚一结束,赫鲁晓夫就带领莫斯科党委会到红场组织演说:“我们同意这一判决并且宣布:凡是企图阻挡我们向共产主义社会胜利进军的敌人,都将被我们粉碎和消灭⋯⋯我们应当更加警惕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加紧工作,以便消灭和铲除这些卑鄙的杀人犯,法西斯特务、托洛茨基分子、季诺维也夫分子及其右翼同谋犯的一切残余。”因赫鲁晓夫对“大清洗”的鼓吹与参与,他在1938年1月被选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跻身苏共最高层之列。
 
不久,斯大林召他到办公室,交代了一项重要任命:“我们希望派你到乌克兰去领导那里的党组织。”乌克兰是苏联内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加盟共和国,赫鲁晓夫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管理好这个地区。斯大林对心存疑虑的赫鲁晓夫说:“不准再辩白了,你就去乌克兰。”一年后,赫鲁晓夫成为政治局委员。
 
斯大林下令处决赫鲁晓夫之子
 
迎接赫鲁晓夫到来的是一个处于无政府状态边缘的乌克兰,仅1937年这里就有15万党员被逮捕,自共和国一级的官员往下幸免者寥寥。赫鲁晓夫好不容易才将整套班子重新搭建起来,当起他的封疆大吏。赫鲁晓夫在乌克兰任上兢兢业业,与德国作战期间,也一直冲在前线。
 
 
 
1942年8月,赫鲁晓夫(左一)与其他将领们一起研究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军事战略
 
战争为赫鲁晓夫提供了施展拳脚的机遇,但也让他失去了爱子。赫鲁晓夫的长子列昂尼德是一名战功突出的飞行员,他所驾驶的飞机曾在一次战斗中被德军击落,列昂尼德摔断了一条腿。1943年3月11日是列昂尼德最后一次出战,他在战斗中与机组失散,随后下落不明。赫鲁晓夫看到的战斗报告说:“我们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一直对您儿子的生还抱有一线希望,然而使他未能归队的种种情况和已经过去的这个期限,令我们不得不得出沉痛的结论:您的儿子近卫军上尉尼基季奇·赫鲁晓夫在抗击德寇的空难中英勇阵亡。”
 
然而几年前有回忆录披露,列昂尼德其实落到了德国人手中,并很快投降。斯大林震怒之下,命令精锐的反间谍部队“营救”列昂尼德。最后列昂尼德竟真的被苏军从德军手里抢了出来,绑架回莫斯科。莫斯科军区军事法庭很快判处列昂尼德死刑。
 
赫鲁晓夫先是以为自己痛失爱子,后来儿子死而复生,谁知最后要面对的却是列昂尼德被枪决。为了救儿子一命,赫鲁晓夫找贝利亚,找斯大林,甚至还要求召开了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商讨列昂尼德的问题。马林科夫、莫洛托夫、贝利亚等人都主张维持原判,斯大林做总结发言,他淡定地对赫鲁晓夫说:“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应当站稳立场,同意同志们的意见。如果这样的事发生在我儿子身上,作为父亲,我会怀着深深的痛苦接受这一公正的判决!”
 
话已至此,列昂尼德必死无疑。这件事无疑在赫鲁晓夫心中留下了一道伤痕,据说他曾私下对朋友说:“列宁曾为哥哥报复了沙皇全家,我也要为儿子报复斯大林,尽管他已经死了,我也非要让他尝到我的厉害不可。”
 
因为儿子的死,赫鲁晓夫与斯大林结下了一段私仇,但这没有阻止他在苏共体制内的提升。1944年,赫鲁晓夫五十岁生日时,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发来贺电,称他是“斯大林的真正战友”。
 
然而后面发生的几件事打破了赫鲁晓夫在斯大林心中的良好形象。1946年乌克兰发生大旱,粮食减产,这个“欧洲粮仓”非但不能再给其他地区供给粮食,还不得不伸手向中央请求援助,斯大林因而斥责赫鲁晓夫是靠不住的人。赫鲁晓夫为此一度失去了乌克兰第一书记的位子,他的仕途在这里停顿了一下,但很快发生了转机。1948年乌克兰就获得了一个大丰收,随后乌克兰共产党十六大召开,莫斯科《真理报》盛赞“乌克兰的布尔什维克在国民经济的各方面,在文化、科学和艺术的发展上所取得的辉煌胜利。”赫鲁晓夫主政十年之久的乌克兰成为各加盟共和国学习的模范。
 
苏联的“三驾马车”
 
1949年12月,正在主持会议的赫鲁晓夫接到一个电话,听筒那边响起的是马林科夫的声音。赫鲁晓夫问:“情况紧急吗?”马林科夫回答:“非常紧急。明天早晨马上乘飞机来。”放下电话的赫鲁晓夫不知道这突然的召唤意味着什么,所以他在行前处理好了一切——以防不测。
 
幸运的是,斯大林叫赫鲁晓夫回莫斯科是要重用他:“告诉我,你是否感到在乌克兰待的时间够长了?你正在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乌克兰农学家!现在是你回到莫斯科工作的时候了。我们的意见是,你应当就任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的党委第一书记的老职位。”赫鲁晓夫没有把心里的喜悦表现在脸上,他说:“在乌克兰,我一向得到很好的待遇,我感谢协助我管理乌克兰事务的每一个人。然而,我仍旧乐于返回莫斯科。”斯大林交给赫鲁晓夫一封匿名举报信,要他按图索骥地揪出这个阴谋集团。
 
虽然在1949年斯大林七十大寿的时候,赫鲁晓夫获得了与毛泽东一起坐在斯大林左右的殊荣,显示了地位的特殊。他也在《真理报》发表文章说:“斯大林同志最伟大的功绩就在于他同人民的敌人——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托洛茨基分子、季诺维也夫分子、布哈林分子以及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进行了残酷的斗争,捍卫了列宁学说的纯洁性和我们党的统一与钢铁般的团结。”赫鲁晓夫称斯大林是“亲生父亲、英明导师、党和苏联人民以及全世界劳动者的天才领袖”。
 
表面上看,斯大林抬举赫鲁晓夫,千里马感恩伯乐,但实际上恰如布尔加宁曾对赫鲁晓夫说的那样:“你以一个朋友的身份来到斯大林的席间,然而你从不知道你自己将回到家里去,还是将被汽车接走——送到监狱里去!”赫鲁晓夫在莫斯科“伴君如伴虎”,如履薄冰地工作着,平安地熬死了斯大林。
 
斯大林死前从未确定继承人,但在苏共的普通党员和苏联广大老百姓看来,二号人物莫洛托夫就是当然的未来领袖。在苏联的极权体制下,高层政治都是在暗箱中进行,所以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不会知道,莫洛托夫的妻子热姆丘任娜在1948年因涉嫌参与犹太复国主义被逮捕了,此后莫洛托夫失势。
 
在后斯大林时代的权力布局中,马林科夫、贝利亚和赫鲁晓夫是构成权力核心的“三驾马车”,莫洛托夫位高权轻,布尔加宁则以国防部长的职位控制苏军。赫鲁晓夫与马林科夫联手推倒贝利亚后,一个控制党权,一个执掌政权,起初还能同舟共济,但是矛盾很快也就暴露了出来。在苏联这样的国家,注定是要“天无二日”的。
 
赫鲁晓夫有枭雄魄力,马林科夫通常表现出的则是优柔寡断,党权逐步凌驾在了部长联席会议之上。1954年12月,在苏共新领导人们“拨乱反正”时,“列宁格勒案件”牵连出了马林科夫,有证据显示当初正是他同贝利亚一同伪造了材料,炮制出这起冤案。马林科夫一下变得十分被动。在具体的工作成绩上,赫鲁晓夫主抓的农业势头良好,垦荒运动在全国都进行了起来。与之相反,马林科夫自己不懂农业,负责的工业又遇到了很大困难。
 
1955年2月,马林科夫最终被迫辞去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他在辞呈中说:“我清楚地看到,由于缺乏地方工作的经验,以及没有在部里或其他经济机关中直接管理过国民经济的某些部门,我在执行部长会议主席这个复杂和责任重大的职务时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马林科夫改任部长会议副主席兼电站部部长,布尔加宁继任为新的部长会议主席。几个月后,莫洛托夫也被免去了外交部长的职务。
 
到了清算时刻
 
赫鲁晓夫的对手们虽然还在,但党内老大的地位已经确立,他终于有能力放开手脚,清算一下斯大林的罪恶了。在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中,最早提出反对个人崇拜的其实是马林科夫,他在斯大林死后的第五天,就率先指出了这个问题。随后贝利亚开启一系列改革,相当于在政策层面上否定斯大林。
 
在斯大林死后不长的一段时间内,苏共中央主席团收到了大量军政干部鸣冤的材料,他们大多是肃反运动的受害者。斯大林的继任者们不得不思考:要如何评价这位掌舵苏联三十余年的领袖?对外和国内贸易部部长米高扬首先找到赫鲁晓夫,他说:“应该找个时候,即使不向全党,至少也要向斯大林去世后第一次党代表大会的代表们报告以前的情况。”他接着说:“当然, 我们是负有一定责任的。但我们可以说明我们当时的工作环境。如果我们自己主动这样做了,诚实地向代表大会代表说明事实真相, 大家就会原谅我们。至少他们会说, 我们是诚实的。而如果我们不这样做, 那我们就会身败名裂。”赫鲁晓夫对米高扬说的话深以为然。
 
斯大林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大清洗”,马林科夫、赫鲁晓夫这些苏共高层都或多或少地参与其中,所以他们在批判斯大林的问题上小心翼翼。1955年的最后一天,苏共成立了一个以中央书记波斯别洛夫为首的委员会,审查1935年—1940年被迫害者的案件,着重研究十七大选出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和大会代表的命运。委员会后来审阅了内务部、监察机关和最高法院的档案,以及地方契卡人员上报的镇压情况。
 
 
 
1956年,苏共领导人在印度驻苏联大使馆的一次聚会上。从左至右依次是:布尔加宁、马林科夫、萨布罗夫和赫鲁晓夫
 
1956年2月初,苏共中央主席团专门开会讨论斯大林问题时,赫鲁晓夫开门见山地问与会者:“我们有没有勇气讲事实真相?”米高扬、波斯别洛夫等说,必须披露斯大林直接指挥的恐怖活动;莫洛托夫则说,报告中也要肯定斯大林作为列宁事业继承者的贡献。米高扬第一个起来反对, 机械制造部部长萨布罗夫更质问说:“如果事实确凿,难道这是共产主义吗?这不能饶恕。”马林科夫表示同意。只有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站在莫洛托夫一边。
 
赫鲁晓夫在会议结束时说:“斯大林曾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但他做事很野蛮,他毁灭了党。他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反复无常,丧失了人所具有的神圣的东西。”
 
斯大林执政期间,所有权力都集中在他一个人手里,即便是贝利亚、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也都仅仅知道自己所负责的那一块事务,所以新的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们对斯大林究竟冤杀了多少人、关押了多少人并不十分了解。当波斯别洛夫的审查报告出炉时,他们也禁不住瞠目结舌。
 
报告显示,从1935年-1940年有192万人因“反苏”被逮捕,其中有68万多人被枪决,从中央各机构到地方的共和国、边疆区和州党委,无不被波及。出席联共(布)十七大的139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中有98名被逮捕或枪决;1966名代表中,1108名被逮捕,848名被杀。这些大量的“反苏”、“阴谋”案件都没有什么真凭实据,几乎全部是以刑讯手段屈打成招。
 
赫鲁晓夫看过报告后说:“斯大林作为领袖是站不住脚的。如果他消灭所有的人, 那还叫什么领袖?我们应该拿出勇气, 说明事实真相。”莫洛托夫再次要求,报告中需要申明“斯大林是列宁事业继承者”,因为国家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实现了工业化,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
 
有人想做“和事佬”,建议采取折中的办法:将斯大林时期分为两部分,以1935年为界,此前斯大林是“虔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此后就不再是马克思主义者了。马林科夫这时表现得颇有魄力:“同敌人的任何斗争,都不能说成是消灭干部的理由。不要分两个阶段,都要同个人崇拜联系起来,以此来真正恢复列宁的形象。”
 
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们在会上分成两派,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总的来说,要求在二十大上通报斯大林肃反与个人崇拜问题的一方占了上风。莫洛托夫等人无力回天,只能被动同意了公开波斯别洛夫委员会报告的决议。
 
那么下面需要讨论的就是:这个报告要由谁来宣读?1956年2月13日,二十大开幕前一天的会议上,赫鲁晓夫和米高扬主张让审查活动的主持者波斯别洛夫出面宣读,但其他委员多表示反对:这么重要的一个报告,不是由第一书记来做,岂不是逃避责任?赫鲁晓夫心下犹豫,因为他在给中央委员会作的报告中为了突出列宁,只在不重要的地方说到一次斯大林,而现在突然又拿出一个批判斯大林的文件,别人会怎么看?
 
 
 
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向大会作报告
 
有委员从另外一方面把这个事说给赫鲁晓夫:第一书记的报告没有提斯大林,而另一个书记却批判斯大林,不明真相的人是不是要猜测苏共内部有分歧?赫鲁晓夫被说服了,答应在二十大上作《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
 
“秘密报告”传遍世界
 
波斯别洛夫负责起草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到了2月18日才成稿,列举了20世纪30年代肃反时的种种事实,把所有罪责都推给了斯大林和内务部——已死去的贝利亚所掌控的机构。赫鲁晓夫看到这个报告后并不满意,他又结合其他资料,找速记员口述了一份新的报告稿。2月22日,苏共中央主席团做出最后决定:在二十大的选举环节后,再召开秘密会议宣读报告。
 
2月25日下午,苏共二十大最后一次会议上,所有出席代表都持有专门的通行证,其他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媒体记者都没有获得邀请,因此这是一次“秘密会议”。赫鲁晓夫在作报告的时候,下面不断传来惊怒的喊叫声,甚至有人因身体状况不佳而中途退场。
 
斯大林是列宁钦定的继承人,要扳倒斯大林的阴魂,就要从苏联老祖宗列宁那里去找依据。所以赫鲁晓夫在《秘密报告》开始的地方就将未曾发表的列宁“遗嘱”公之于众:“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的权力,他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建议同志们仔细地想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职位上调开,任命另一个人担任这个职位。”
 
在《秘密报告》中,赫鲁晓夫不仅谈到了斯大林对党内干部的残酷镇压,还说到了他在护国战争中的错误,甚至指责斯大林是按地球仪指挥战争。斯大林在民族迁徙、个人崇拜和经济建设上的问题,赫鲁晓夫一一批判。宣读报告进行了整整五个小时,代表们煎熬地听完后,一个个惊慌失措地走出了克里姆林宫。
 
报告是秘密的,但是这个秘密没能保守多久。3月1日,只是略作删改的报告文本被下发给苏共中央委员会的所有干部,随后印刷厂全面开动,成千上万本被装订成册的秘密报告分发到地方各级党委会,最后工人、军人和知识分子中的积极分子、共青团员也都看到了报告。在斯大林和贝利亚的老家格鲁吉亚,当地人纷纷上街举行示威游行,喊出口号:“为斯大林和贝利亚平反”,“打倒赫鲁晓夫、米高扬和布尔加宁”,“组成莫洛托夫的政府”。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伤亡数十人。
 
6月4日,苏共二十大结束后仅仅三个多月的时候,美国《纽约时报》全文刊登了《秘密报告》的内容,震惊了世界。
 
对于《秘密报告》的出台,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宣称,在二十大一次会议休息时,他鼓足勇气提出了要公开波斯别洛夫报告的要求。他话刚说完,就遭到同志们的围攻,最后几番争论,才获准赫鲁晓夫作这个报告。然而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知道,赫鲁晓夫所说的并不是实情,这份《秘密报告》其实是苏共最高层的集体意见。
 
赫鲁晓夫登上权力巅峰
 
二十大上的《秘密报告》给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但同时也增加了赫鲁晓夫个人的威望。原本想要取马林科夫而代之的莫洛托夫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莫、马反而成了反对赫鲁晓夫的政治盟友。布尔加宁则因为对赫鲁晓夫颐指气使的不满,也站到了他们一方。马林科夫对赫鲁晓夫的怨恨从下面一则故事中就可见一斑。赫鲁晓夫的儿子举行婚礼,邀请了苏共中央主席团的委员们参加。马林科夫送来的礼物是一只装在破袋子里的廉价小闹钟,而且还是曾被使用过的。
 
倒赫行动发生在1957年6月的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和布尔加宁等七位委员突然发难,攻击赫鲁晓夫破坏集体领导、混淆党的领导与无产阶级领导等,要求他辞去第一书记的职务。赫鲁晓夫与米高扬等四位委员随即还击,说主席团无权就第一书记去留进行表决,只有中央全会才有这个权力。双方唇枪舌剑,吵了个不亦乐乎。
 
会议结束后,赫鲁晓夫一方面“策反”布尔加宁,一方面召见克格勃主席谢罗夫,动用情报网络,尽一切努力通知各地中央委员到莫斯科召开全会。对于西伯利亚等偏远地区的委员,朱可夫出动喷气式轰炸机去接。
 
苏共中央全会召开,多数拥护赫鲁晓夫的中央委员们通过决议,将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和卡冈诺维奇定为“反党集团”。他们唯恐自己会变为贝利亚第二,先是秘密被逮捕,然后被秘密处决。卡冈诺维奇给赫鲁晓夫打电话求饶:“赫鲁晓夫同志!我们相识多年,我有个请求:别拿斯大林时期整人的那一套来处置我⋯⋯”赫鲁晓夫的回答显得“义正词严”:“你们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是你们错了⋯⋯你们都会安排工作的,你们可以安安心心地生活和工作。”
 
赫鲁晓夫说到做到,他不仅给这些政治斗争的失败者安排了工作,而且各个工作还都称得上是量体裁衣。马林科夫被任命为哈萨克斯坦一个大型水电站的站长,莫洛托夫当了驻蒙古的大使,卡冈诺维奇被派到乌拉尔地区一个钾肥厂做厂长。赫鲁晓夫对政敌的宽容,显示了他与斯大林的不同。
 
朱可夫在扳倒马林科夫等“反党集团”中是立下大功的,他也因此变得日益骄横,因而在1957年10月被免去国防部长的职位。1958年3月的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布尔加宁不仅被免去部长会议主席,改任国家银行行长,军衔也从元帅降为上将,他空缺出的政府首脑职务由赫鲁晓夫兼任。同时,苏联增设以赫鲁晓夫为主席的最高国防委员会,赫鲁晓夫终于成为斯大林后又一位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的苏联领袖。
 
(参考资料:沈志华编《苏联史档案选编》、《赫鲁晓夫回忆录》、麦德维杰夫《斯大林鲜为人知的剖面》、葛新生《赫鲁晓夫传》、徐隆彬《赫鲁晓夫传》、麦德维杰夫《斯大林周围的人》、左凤荣等《苏联真相》等)
 
好 文 推 荐
 
领袖的春节 | 细数毛泽东的几次过年
 
尽管不习惯吃饺子,喜欢吃辣的毛泽东,无论革命岁月还是和平年代,大多数新年还是过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周恩来生活很俭朴,但他却是世人皆知的美食家。因为他生于淮扬菜的发祥地淮安楚州城,因此对淮扬菜更是情有独钟。红烧狮子头便是周恩来特别喜欢吃的一道菜……
 
 
 
1979年1月28日这一天,正好是中国农历大年初一。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在这个举国上下一片祥和的时刻,成为新中国成立30年来第一位访美的中国领导人……
 
[责任编辑:   来源:未知 ]
相关阅读:

新闻排行全站三晋国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