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街从鼓楼街横穿而过。
“楼高逾十丈,雄镇八门。下为楼座,积土为台,外砌砖围,高达三丈,东西长百余步,南北宽八十余步。上为木结构三层楼阁,高达七丈。飞檐斗拱,雕栏画栋,琉璃瓦覆项,十分壮观。”这是史书上关于太原鼓楼的记载。
明清至民国上下近600年间,位于巡抚署衙(后为山西督军府)前的鼓楼,曾经是太原城内最高大、最宏伟的建筑,每年农历三月三的“登楼古节”,更是城民集聚,游人如鲫,热闹非凡,鼓楼街因此而得名。
如此巍巍古楼,可惜被阎锡山作为抵御太原解放的堡垒,在解放太原战役中毁于一旦。1949年4月24日8时50分,解放军东路62军突击部队攻占鼓楼,用一条红色被面代替胜利的红旗插到了这个太原城内的最高点上。
解放后,鼓楼的断壁残垣被拆除,鼓楼街成为一个居民住宅区,居住着汉、回、蒙古等民族的市民,沿街除保留着明代的唱经楼、民国初的古典式洋楼外,新建的高楼大厦参差于传统的旧式四合院之间,古朴中见新姿,别有一番景象。
2001年8月,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3297.98平方米的鼓楼广场正式向游人开放。鼓楼广场位于府东街省政府对面、鼓楼街北侧,中央为硬化区,开阔舒展,庄重美观;两侧为绿化区,分布有草坪、花坛以及各种乔灌木等。广场内分布着三晋文哲壁、三贤石塑、诗文刻石、太极造型、旱地转流水喷泉等多处人文景观。广场的长廊上,经常有市民聚集,或说笑玩乐,或奏乐吟唱。整个鼓楼广场,草绿花红,小道纵横,是市民娱乐、健身、赏景、休闲的好处所。
本报记者高桦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