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用户注册 | 登广告爆料邮箱繁体简体English
您的位置:主页 > 图片 >

“山西三宝”见证传统技艺传承创新

未知 2019-12-07 12:34
来源:山西新闻网
珐华器、推光漆、澄泥砚亮相山西文博会
“山西三宝”见证传统技艺传承创新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漫长的历史长河里,那些散落于三晋大地各处的传统技艺珍宝经过岁月的冲刷,不仅得到传承保护,而且不断创新,不断融入现代科技,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在文化产业越来越兴旺的今天,涌现出更多的经典和佳作。12月5日上午,省委书记楼阳生在巡视文博会场馆时说,高平珐华器、平遥推光漆和新绛澄泥砚是当之无愧的“山西三宝”。
  在文博会这样一个荟萃全省珍奇、聚集全国目光的特殊场合,相信从今天开始,“山西三宝”的名声将传播得更为久远更为广泛。
  高平珐华器 近300年后失而复得,往日辉煌得以延续
  在第四届山西文博会晋城展区,一个散发着美丽光芒的深蓝色纹罐总是会吸引参观者的目光,它雍容华贵、璀璨耀眼,宝石蓝的深邃色彩仿佛讲述着它从远古而来的历程。这个美丽至极的纹罐就是断烧已久、在朝元窑珐华创始人张勇勇手里重获新生的高平珐华作品——珐华莲池鹭鸶纹罐。
  “珐华”是琉璃的一个支系,诞生于元代山西阳城、高平和晋城一带。它承接着唐宋三彩的余韵,在“晋地琉璃遍天下”的辉煌中,让琉璃从建筑装饰构件走进了厅堂。因为多用于宗教场所,也因其华美庄严,故以“珐华”“法华”名之,以示尊贵。
  珐华以陶为胎,然后像蛋糕裱花般,用特制的带管泥浆袋,挤出泥条在瓷胎表面堆出装饰。这是“立粉堆彩”技艺在陶瓷中的最早运用。装饰做好后,先入窑高温烧制,然后填入彩料后低温烧成。
  釉色是珐华最突出的特色,它突破了琉璃单调的黄、绿,呈现出蓝、白、黄、绿、紫等丰富的色彩。书中曾描绘它的颜色,“其蓝如深色宝石之蓝,其紫如深色紫晶之紫,其黄质如金箔……孔雀绿一色尤为鲜艳……与绿水一般,其底里之绿与翠玉之菠菜绿同”,听来就很让人神往。这也是“珐华莲池鹭鸶纹罐”在文博会上引人注目的原因,因为它的色彩真是太漂亮了!
  实际上,珐华器的存世比较短暂,起于元,兴于明,终于清雍正时期,断烧已近300年。
  2005年,当时还在从事金银首饰加工的张勇勇逛长治的古玩市场时,看到一件类似珐华制品的工艺品,喜欢古代传统艺术的张勇勇对它一直心存念想。后来,张勇勇得知珐华器烧制技艺早已失传,在朋友提议下,于2008年开始,带着复原珐华工艺的心愿和使命,从北京回到家乡山西高平,和朋友一起开始四处搜集资料,筹备复烧珐华。他们翻阅了大量书籍,走访了一些老工匠,为了研究珐华器形,他们跑遍了国内外的博物馆。
  在准备工作差不多完成后,2016年,因为同样的追求,十几个年轻人组成的团队正式成立,创建了晋城地区琉璃制品最高的窑炉——朝元窑。
  2017年5月,张勇勇团队将珐华釉色基本调制成功,而每一个釉色的背后都是上万次的调试。到今天,他们已经发展出近50种不同的色系,葡萄紫、茄皮紫、紫罗兰、孔雀绿、翠绿、苹果绿、琥珀黄、金箔黄……他们的珐华传承,综合了古代的审美成就,独创了珐华彩釉艺术,它以北方文化为底色,粗犷、豪放、朴实的风格刻画在了陶瓷之上,形成了独特的珐华文化。朝元窑现产品有珐华罗汉禅定像、案头狮、各种瓷版画、梅瓶、罐,还有大型珐华造像,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一系列文创产品。
  2018年10月,在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五届年会上,张勇勇团队创作的珐华牡丹璎珞纹梅瓶被当做国礼赠送给了与会各国政要,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赞扬。
  前不久,安徽蚌埠“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览园内,“传承与创新——珐华技艺复兴成果发布”如期举办,一批富丽华美的珐华彩出现在国内外嘉宾的面前,标志着失传了近300年的珐华釉烧制工艺成功复原。
  沉寂了近300年后,一群年轻人付出常人所不能想象的辛苦,重新点燃了珐华的窑火,让一种美丽得以续写。
  继第三届文博会惊艳亮相后,本届文博会上,晋城高平珐华器依旧光彩夺目。张勇勇说:“总有人要为这件事付出,也不能计较得失,为了一个好事的成功,怎么付出都可以。今后我们将巩固技术、不断完善。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出一些符合当代审美和需求的作品,让珐华延续往日的辉煌。”
  平遥推光漆器 几十道工序打磨出的文化瑰宝
  平遥有三宝,漆器、牛肉、长山药。在文博会晋中展厅里,平遥推光漆器展柜前人来人往,首饰盒、花瓶、家具上的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总是让人忍不住驻足观赏、轻轻抚摸。
  在推光漆器展位前,一款十二生肖的鎏金“甜甜圈”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是专门为文博会打造的首饰盒,全部采用了环保大漆工艺,十二生肖都是用黄金金箔打造,有很大的收藏价值。”展区内,唐都推光漆器博物馆讲解员武容清告诉记者,“因为采用了大漆工艺,这小小的‘甜甜圈’不仅越擦越亮,而且千年不腐。”
  说起平遥推光漆器,武容清滔滔不绝。平遥推光漆器在唐代即有盛名,是“中国四大名漆器”之一。所用的漆是漆树分泌出来的天然大漆,具有绿色环保、防腐、防潮、耐强酸强碱、绝缘、抗冲击等优点。“‘滴漆入土,千年不腐’说的就是大漆,目前保存完好的出土漆器文物,几乎全部采用了大漆工艺。”武容清无不自豪地说,“平遥推光漆器的‘髹饰’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完全经得起时光的检验。”
  推光漆器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包括配漆、加工木胎或灰胎、刮灰、髹漆、推光等工序,每道工序又有几个细分步骤,整个流程共有30多个细分步骤。制作时,仅刮灰就需要五六次,而且每次都必须等前面刮上去的灰完全干透,才能进行下一次。髹漆时更要一丝不苟,每件推光漆器要上5道至8道漆。每刷一道漆,都要先用水砂纸打磨,反复推擦,直到手感光滑。
  “用手掌推磨出光,是制作推光漆器最重要的一步。先用2000目的砂纸打磨平整,接下来用优质椴木烧制的木炭块蘸水细细打磨增加漆面的黑度,再用头发丝抹上豆油打磨光滑,最后撒上砖灰面,用手顺着一个方向推磨,直到手掌发热,这样推出的漆面光亮如镜,以后也会越擦越亮。”武容清说。
  虽然名气足够大,技艺足够精,平遥推光漆器并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过去,平遥推光漆器主要是指首饰盒、家具、屏风、漆画等平面产品,如今在一些流线型的工艺品中也有了推光漆器的踪影。武容清拿起一个黑色的胆瓶介绍说,“这个工艺品就是由纯大漆打造,是平遥推光漆器与福州脱胎漆器两种工艺相结合而生,既有平遥推光漆器的亮丽,又有福州脱胎瓷器的轻巧,不掉漆也摔不坏。我们希望通过融合创新,平遥推光漆器能有更多的应用场景,让更多人认识它,喜欢它。”
  运城澄泥砚 成为代表新绛、代表运城的文化名片
  在文博会运城市展馆内有很多宝贝。大家都驻足观赏着。“虽然不是很懂,但不管从手感还是观感上都是非常独特的,是好东西。”“我写书法很多年了,砚台可是文房四宝之一,它的好坏决定着字的好坏。澄泥砚和其他砚台不同,用泥烧制而成的,手感绝好。”评论者有内行有外行,众说纷纭,但都一致称赞澄泥砚的品质。
  山西省新绛县绛州澄泥砚研制所成立于1986年,其制作技艺独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六次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五次荣获中国文房四宝行业最高荣誉“国之宝”称号。企业被评为“山西省质量信誉AA级企业”、山西省“专精特新”企业等。
  “得到这些荣誉我很自豪,我今年52岁,为之辛苦了30年,18岁就开始学习制作。而我的父亲更是将一辈子奉献给澄泥砚。能将澄泥砚发扬光大是我不变的初心。”蔺涛和记者说道。一个澄泥砚需要几十道工序,成品率仅为百分之三十,这样的制作让很多人都望而却步,坚持不下来。“现在我有30个员工、徒弟。我做的是文化产业,不是商人。如果我仅仅追求经济效益,很难发展到今天。”蔺涛指着砚台说道。据了解,单单是“一县一砚”这个系列就花了5年的时间去构想——要将运城市各县市特色展现在小小的砚上,着实费心费力。
  1986年始,蔺永茂、蔺涛父子开始恢复绛州澄泥砚制作技艺,潜心研究,反复实验,历尽艰辛,终获成功,使埋没300余年的中华民族之瑰宝重放异彩。他们利用现代理念和科学技术,不断进行实践,给古老的名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如今的绛州澄泥砚,除保持原有的优良品质和实用价值外,更以其优良的澄泥质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表现内容、精湛的雕刻艺术、多彩的色泽变化而具有欣赏和收藏价值。曾获百余项国际国内大奖,六次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五次荣获中国文房四宝行业最高荣誉“国之宝”称号,并被十多家博物馆珍藏,成为代表新绛、代表运城的文化名片。
  蔺涛表示自己将更加努力,让绛州澄泥砚技艺不仅得以更好地传承,还要创作出更多的澄泥砚精品来回报国家、回报社会。(白洁 武佳 贾蔚然 钟清 胡旭光)
 
[责任编辑:   来源:未知 ]
相关阅读:

新闻排行全站三晋国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