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用户注册 | 登广告爆料邮箱繁体简体English
您的位置:主页 > 要闻 >

五一路改造的三维解读

未知 2016-03-17 10:43

来源:山西新闻网

改造前,五一路路面狭窄,出行不畅。本报记者孙荣祥摄

3月16日,五一路路面开挖,部分路段留有半幅通道,供市民通行。本报记者郭成强摄

五一路202号最多时住着四五十人,其中一些人因房屋居住条件差陆续搬离。3月6日,老邻居们又幸福地团聚在一起,与老宅院做最后告别。 王昕摄

图为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五一路街景。

    

有机更新城市更美——代编者按


    城市是一个有生命的机体,需要新陈代谢。但是,“这种代谢应当像细胞更新一样,是一种‘有机’的更新,而不是生硬的替换”(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语)。
    3月15日起,五一路封闭施工。这条路纵贯老城区,见证了城市60多年的巨变沧桑。此时,老房子拆平了,老景致模糊了,老树也即将挪走了。也正是从这一刻起,多少期待开始在人们心中滋长。100多天,仅仅是100多天,一条路面加宽、管线入地的城市主干道将呈现在人们面前。
    然而,这并不是五一路改造的全部。一批记录着城市历史的老建筑、老民居、老景致如同细胞一样,已成为这条道路肌体当中的一部分。在这次改造中,它们仍将存活下去,继续向未来诉说。
    城市道路的有机更新、历史街区的有机生长,这样的城市才是鲜活的,反之就是硬生生的。记忆中有一个叫杏花岭体育场的地方,砖砌的看台,笔直的跑道,是学校开运动会、市民们晨练纳凉的好地方。然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两幢高楼取而代之,老城区再无一处可以称得起体育场的地方。很多市民至今说起来仍抱憾不已。
    留遗产,不留遗憾。时下的太原城,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新建工程陆续开工,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加速推进。“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功能完善、更加注重城市建设管理质量、更加注重地上地下统筹”,太原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迈出了新步代。
    为此,本报派出记者深入建设一线,及时报告各项工程的最新进展,在“城改进行曲”专栏中渐次呈现。
 

杨彧

 

关键词 1 道路建设工期三至四个月 九大节点看过来


    ○全线新建1座跨线桥、3座人行地下通道、5座下穿通道

    ○拓宽至6至8车道,打通“断头路”向北延长1.32公里

    本报讯(记者 丁园)3月15日12时许,记者从五一大楼向北望去,五一路东侧拆迁工作仍在进行,拉载着各类物资的车辆进进出出,已进场的施工人员正在便道开挖探坑,检测地下管线。由此,五一路全面开工建设,预计工期三至四个月。据了解,开工当天,项目部共投入施工机械40余台(套),作业人员30多人。随着作业面全面铺开,该路段高峰期将会有3000多人同时进场作业。
    五一路改造范围为迎泽大街五一广场至涧河路,道路原长3.48公里,通过打通胜利街丁字路口的“断头路”,穿过山西北方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部分厂区,将向北延伸1.32公里。五一路现状道路宽20米至30米,双向4车道,改造后,北大街以南部分红线宽40米,设计为双向6车道;北大街以北红线宽50米,设计为双向8车道。
    相关资料显示,五一路是太原市老城区最早的南北通衢大道,1955年定名为五一路。如今道路狭窄,沿线商业密集,单位众多,交通压力居高不下,加之路面状况变差,地下管网老化,改造迫在眉睫。
    根据改造方案,从南往北,五一路改造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九大节点工程上:
    1.拆除五一路广场人行天桥,改建人行地下通道。
    2.在桥头街上马街预留下穿通道,该通道延伸至解放路,全长1.3公里,今年只实施五一路下穿部分;同时,该路段还将平行建设人行地下通道。
    3.五一路上跨府东街,跨线桥长约370米。
    4.在精营中横街至坝陵北街设立下穿通道,长840米,宽18米,设计双向4车道。
    5.在坝陵北街北侧设立人行地下通道。
    6.五一路下穿北大街,通道长360米,宽18米,设计双向4车道。
    7.预留北沙河下穿五一路通道,未来将结合北沙河快速化改造进行。
    8.五一路与胜利街实现平交。
    9.五一路下穿北中环,通道长480米,宽18米,设计双向4车道,下穿通道早在北中环建设中先期预留。再往北,五一路与卧虎山路将在涧河路相连接。
    结合道路改造,五一路水电热气管网配套建设也将同步跟进,实现线缆入地。太原市住建委拆迁中心副主任王宏儒介绍说:五一路地处老旧城区,地下管网复杂,特别是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管线位置、深度都不清楚,且地下水位较高,在1.5米至2.5米之间就能渗出地下水,也给施工造成了一定难度。因此,在施工中将对老旧建筑进行沉降观测。
    另悉,五一路现有800余株树木,原地保留165株,其余规格较小的移植至苗圃养护,规格较大的移至新建公园内。现行的102路电车在改造完成后将继续运行。
 

关键词 2 房屋拆迁道路拆迁与棚户区拆迁并进


    本报讯(记者 曹秀娟 范珉菲 通讯员 王秀秀)近几个月来,担负拆迁任务的杏花岭区、迎泽区组成精干队伍,上门入户进行动迁,并将道路改造拆迁与邻近棚户区改造一同推进。截至3月15日:迎泽区段路东涉及拓宽改造项目部分已全部拆完;路西主要为棚户区改造项目,目前已基本完成房屋征收工作,拆迁工作仍在进行。杏花岭区段沿线已实施拆迁1868户,完成任务总量的80.12%。
    五一路道路狭窄,周边建筑多为上世纪50年代所建,包括平房和部分小高层,各种配套设施陈旧、管道老化。
    去年11月份以来,迎泽区相关社区开始广泛征求民意。文庙街办综治办主任刘晓军介绍说,按规划,沿街拆迁单位如和平照相馆、新华书店和天津包子铺等22家单位,将来有可能回迁到五一路东侧建成的三四层、仿明清古建筑里。居民住户将全部安置到隆康新苑和民政苑。
    杏花岭区沿五一路连带的老旧棚户区面积大。在此次改造中,该区将沿街小北关和精营东边街棚户区一并实施拆迁改造。区住建局局长、拆迁改造工作指挥部副总指挥李晶介绍,此次拆迁共涉及2336户居民和商户,其中道路沿线1438户。从元旦之前就开始前期摸底和宣传发动,从全区抽调了近200名干部充实到工作一线。据悉,该区居民拆迁安置房共有3处:太原面粉二厂棚户区、小北关棚户区和国樾龙城湾小区。
 

关键词 3 历史建筑保留一批拆建一批老城更有“范儿”


    历史街区的魅力在于保护其长期积淀成的文化特色和建筑格局。在五一路改造中,有哪些历史建筑将得以保存?有哪些特色的建筑将拆旧建新?本报记者就此一一细数。
    保留的历史建筑以及周边拆迁后露出真容的文物有:
    五一百货大楼:建于1954年,原名为太原市第一百货商店,现更名为汇都购物中心。其中西楼保留,东楼已拆除。
    五一路邮局:侵华日军建造,1943年投入使用,为太原市历史建筑。
    赵树理旧居:位于南华门15号,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陈设有书桌等赵树理生活用品以及小说原稿、照片等文物。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旧址原为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校始建于1919年,是阎锡山创办的一所专门培育全省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
    星火俱乐部:山西机床厂于1962年建成投入使用,太原市历史建筑。
    拟拆后重建回迁的有:
    新华书店五一路店:建于1951年,是太原市新华书店第一家门店。
    和平照相馆:建于上世纪40年代,分上下两层,一层负责照证件照,二层用来照全家福或者集体照。
    天津包子铺:1935年,狗不理包子铺的几位师傅在天津开设福聚成天津包子铺。1956年迁至五一路继续经营。
    华义美发厅:1958年开业,是太原最后一家国营理发店。店内老式陈设至今仍基本保持原貌。
 

本报记者 范珉菲 曹秀娟 本报通讯员 王秀秀

 

■五一路小档案


    五一路前身是民国时期的新开路,是新中国成立前太原市第一条水泥马路,是太原市最早拓建的通衢大道。
    早在金元时代,今五一路南段虽在太原城东关外,但已是城铺相连、人流熙攘的东关要道。明初,太原城扩建时,晋王朱棡的岳父谢成将这片繁华之地圈入太原城中,成为晋王府直达承恩门的大道,称为“承恩门大街”,后称“首义门街”。日军侵占太原后,为掠夺西北实业公司资源,在这里修筑了一条北通松花坡、红市街与新民中街的水泥马路,取名“新开路”,俗称“洋街”。
    1952年,从新民中街北端的新民北正街丁字口向北打通至坝陵北街,长530米,筑碎石路面。1954年,从坝陵北街丁字口向北打通至北城墙外与小北关接通,过北沙河修桥一座接胜利街。1955年,市政府在第一批街道命名中,将该路正式命名为“五一路”。1976年,又将皇华馆以南至五一广场北侧一段400米拓宽改造,至此五一路全线贯通,成为了太原南北方向重要的交通干线。(图文提供:太原市档案馆)

( 责任编辑:李琳 )
 
[责任编辑:   来源:未知 ]
相关阅读:

新闻排行全站三晋国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