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致"一房难求" 拿什么留住太原的打工族
未知 2015-04-11 15:29
城中村被称为“都市里的村庄”,由于历史和管理体制等原因,规划管理无序,布局结构混乱,基础设施缺失,影响了都市的整体面貌。尽管条件艰苦,租房相对便宜,尽管吃的不干净,但饭菜便宜。而现在,这些村子陆续拆迁,房租猛涨,消费攀升……无论是外来务工人员,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拿着1000多元的工资聚集在城中村里的他们,正面临着这样的现实:逐渐消失的城中村、住不起的单元房和不知何时才能增长的薪水。他们不知明天居于何处?也不知在哪里歇脚安家?
昔日遍布太原东西南北的无数个城中村,曾经是大学生和打工者的天堂,这些村子依托附近高校和交通便利的优势,再加上低廉的房租,聚集起了大批的租房客,这里布局混乱但房租便宜,这里治安不好但生活便利,这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操着不同的口音,他们虽然暂时处在城市最底层,但时刻在做着最辉煌的梦。如今,随着太原城中村改造的加快,许多这样的村庄已经不复存在。
嘈杂脏乱的城中村 承载着大学生最真实的感情
便宜洗衣店、齐全的水果摊、随处可见的小饭馆……这是生活在城中村的租房客对城中村的第一印象,都说城中村是城市的“夹地缝”,坐落在太原市各个不起眼的角落。但是随着2015年城中村改造的加快,城中村这道独特的“风景”也即将成为昨日黄花。清明节后,小编走访了近期被拆除的城中村,看到了很多拆迁的标语,到处丢弃的废旧物,很多房客早已搬走,只剩下房主还在处理善后事宜。
房客搬走了,我们并不知道那么多房客都搬去哪里?对于这群经济收入并不高的人来说,他们或许会选择搬到别的还没有被拆的城中村,也许有的人已经回了老家;而对于那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有的人找伴合租了楼房,为了梦想还在奋斗的路上,也有些人硬着头皮放弃梦想,回到父母的身边。
“要拆了,只能搬走,反正拆迁之前我们也都做好了打算”,在城中村住了5年的小张说,自己来太原快十年了,大学毕业以后自己一直住在城中村,一方面是房租便宜,另外住在城中村也很方便,不管自己想吃什么想买什么,出门就都有,而且价钱都很便宜。对于小张来说,这次的拆迁,也算是给自己找个理由告别城中村。“从一开始十几平米的民房,逐渐搬到七十几平米的楼房,起码可以让父母来看看自己了”小张说。
一个年轻人,一个年轻的心,背井离乡,孤独成了他们的心头大患。那些已经被拆除的城中村,不再有年轻的恋人手拉手地进进出出。有受访者说,住在城中村的他们是自由的,谁也没有去考虑世俗的约束,有最美好的爱情,最真是的感情,最淳朴的生活方式。
飘在都市里的梦想渐行渐远 有目标却没有终点
近几年,太原市大规模的进行城中村改造和棚户区的改造。2015年,太原市将完成中环内23个城中村的改造任务;从2015年起,太原市将用2年时间完成中环内46个城中村的改造任务,5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市170个城中村改造任务。
其实,无论是大都市还是小城镇都会存在着城中村,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城中村问题的制约,因而,改造城中村便成了一道绕不开的坎。目前,太原市的“城中村”拆迁改造工作正稳步有序地进行着。但城中村的消失,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和刚毕业的大学生,却面临着无处租房的困境。
“有人说我们这群人是打工族,也有人说是漂流族,其实也是,我们就像大海里的鱼儿,一直在游,看似有着伟大的梦想,却不知道终点在哪里。”小编自己也是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学毕业以后,很多同学都是挤在城中村狭小的民房中,水泥地、蚊子多、窗户小,甚至有些房间里面摆放的还是学校宿舍里的高低床,站起来就会磕到头,夏季空气中弥漫着臭味,冬季蜷缩在被窝,脚依然是冰凉的。但即使是这样的生活,还是觉得很满足,起码没有留宿街头。
“城中村没有多好,只是我们只能住得起城中村,不是不想搬走,是无处可去”,很多住在城中村的人,都是以这样的心态坚持了好多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在太原市租一套60平米的小户型楼房,月租也是1500元左右,再加水费、电费、物业费,每个月也得100元,每天的生活费算30元,一个月也需要600元,交通费也是一笔看似小却必不可少的支出,每个月算50元,这样,只有工资达到2500元的人,才能在不生病的情况下住得起楼房,所以这批打工族也慢慢变成了“月光族”。
太原的狄村、龙堡村、许西等城中村,居住的多是来太原打工的外地务工者和刚毕业的大学生。小编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这些遗留下来的的城中村都将面临拆迁的命运,就像狄村和龙堡村一样,许西村迟早也会面临被拆,随着大量城中村拆迁,被拆迁人过渡期内除了极少数投亲靠友,大多数还得租房居住,会有少数的人选择了租住楼房,但是大量的人还是涌入了现存的城中村,造成了“一房难求”的现状。那么,剩余的打工族收起行囊又将何处筑巢?
[责任编辑: 来源: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