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为235处古建筑筹集15亿元“救命钱”
未知 2015-03-10 10:09
本报3月9日讯(记者 孙轶琼)山西是古建筑大省,今日,记者从全省文物局长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从今年开始至“十三五”末,我省将全力筹资15亿元,用于全省235处国、省级木结构古建筑抢险维修,做到全覆盖。
山西现存古建筑2.8万余处,是全国现存古建筑最多的省份,元代以前木结构建筑470座,占全国同期同类建筑的近80%。“十一五”期间,为保护我国早期建筑的演进历程和时代风格,国家文物局集中财力,设立专项,选择早期建筑分布比较集中的山西南部地区,组织实施了山西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对文物本体及环境进行整治。如今,105处规划设定的古建筑项目已完成了73处,剩余32处正在加紧推进。
我省2015年文博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筹资15亿元,对全省没有列入南部工程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木建筑,进行保护和抢险维修,力求全面覆盖,在摸清家底的同时,还要出台全省古建筑保护意见。
此外,还要争取把该项工作延伸到所有市、县保单位的元代以前的古建筑,在“十三五”期间也抢险维修到位。另外,市、县两级要进一步落实文物保护主体责任,在古建筑保护上做到“三有三防”,即有人、有钱、有规划,防火、防盗、防破坏。有人,就是文物建筑保护要专兼结合,确保有人负责;有钱,就是每县每年必须拿出一定资金用于文物建筑的养护、抢险和维修;有规划,就是分轻重缓急做出文物建筑抢险、维修计划;防火,就是防止古建筑发生火灾;防盗,就是防止盗窃、盗卖古建筑构建及附属文物;防破坏,就是防止维修性破坏和建设中的破坏。
今年,我省将对首批试点传统村落做好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整合全省馆藏资源,打造系列文物展览并开展全省巡回展出。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山西是全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基地,也是抗战文化遗存的密集区域,所以今年全省文物系统要进行抗战文化遗存保护和展示工作,对我省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和国、省、重要市县保护单位中抗战文化遗存的文物本体保护和展示。
[责任编辑: 来源: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