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夜冰本身就是一面旗帜
——《李夜冰文集》暨《彩墨情韵李夜冰画展专辑》出版座谈会发言摘要
来源:生活晨报 作者: 编辑:刘强
兼容并蓄活色生香
张根虎 (山西省文联主席)
李夜冰老师是为我们山西在全国美术界争得荣誉的大画家。他先后到多国考察采风,创作,留下了诸多富有世界视野的美术佳作和文字资料。他的创作兼容并蓄,活色生香,突出成就在彩墨画上,总结出了“新六法”,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在美术界引起较大轰动。今天我们为他的文集出版和展览作品集出版开一个座谈会,这是我们文联工作的一个计划,也是省委宣传部的部署,胡苏平部长的关心,所以把大家请来,我们一起畅所欲言,可以针对李夜冰老师的创作与美学思想,也可以给文联和美术工作提一些建议。
画好人也好
李太阳 (山西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李夜冰是一位德艺双馨、具有鲜明风格的彩墨画大家,也是一位走在时代前沿的创新艺术家,在中国画、油画、版画、年画、工艺美术、舞台美术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很高的造诣。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李夜冰在对艺术的思考和追索中,他长期思考一个问题,即艺术应如何丰富绘画语言,去反映我们所处的这个伟大的时代以及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多年以来,李先生的足迹遍布华夏,并先后考察了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的120多座重点城市,把他自己的艺术和时代的变革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现实生活和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其画作呈现出兼容并蓄、清新厚重、华彩纷呈、活色生香的中国画艺术风格。他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体现在彩墨画中,他将中西画法融为一体,使之相得益彰,自成风格,堪称集古今中外艺术之大成。在七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李夜冰总结出中国画“新六法”,受到社会各界人士高度赞扬。
李夜冰是一位卓有成就、享有盛誉的艺术大家,也是一位著作等身、博古通今的作家和诗人。从事美术创作70余年,他对绘画艺术孜孜以求的同时,又写下了大量的诗词和考察散记。《李夜冰文集》内容包罗万象,覆盖面极宽,书内穿插照片和画作,图文并茂,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艺术大家在美术和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李夜冰老先生今年83岁了,读他的画和文章以及诗词创作,充满朝气,活力迸发,他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而且把中西绘画的艺术精华融于一体,非常难能可贵。李先生画好人也好,是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值得我们大家好好学习、推崇、宣传。
优美散文可入语文教材
赵云峰 (中国国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联坛十老,现年91岁)
李夜冰已经有七十来年的艺龄了,他的一切成就都是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实践中得来的。因此说,他的作品,并不是从书斋中的画案上凭空想像、勾勒出一幅幅绢花似的休闲作品来供人欣赏的。他最大的特点是:既能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又能从中西画法的融合中另辟蹊径,予以创新,就好像林风眠、刘海粟、吴冠中诸前辈那样,师古而不泥古。他是以丰富的色彩,奔放的笔法,一种年轻人充满激情的心态来创作的。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和多年的历练,他的“新六法”是不会立论的。不信,请看他的画册,《凝固的乐章》《静中有趣,乱中也有趣》《疾雨》《古城飞雪》《晚霞中的马赛马拉》等作品,都是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简直能把所有观众的眼球给勾出来,令人神往。再如他的文集《艺海足迹》,可以雄辩地告诉读者,这就是他行万里路的真实写照和“力行证书”。连篇佳什,美不胜收。不仅是翔实的游记,而且是情辞并茂的优美散文,完全可以入选中学语文教材。最后再看他的诗集《露珠集》中,从《我的家乡》《忆童年》到《八十生日抒怀》,如同史诗,绝非一般吟风弄月、无病呻吟的诗词可比,决不能也不应该按照一般的规则来衡量。
大艺术家都是宣纸堆里爬出来的
李才旺 (省文联原主席,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我退下来以后,参加的活动少了,今天看见这么多老朋友,感到很亲切,借此机会问候大家。我比李夜冰先生小一轮,他83岁,我71岁,所以李老师算是我的老叔,或者老哥。在我印象当中,李老师堪称劳动模范,一般一些笔会,上了年纪就不去了,但李老师总还愿意支持大家,身体力行。在笔会上,他总是默默作画,很认真,总是来得早,走得晚,从不应付,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李老师的人品和艺品。我曾说过,谁交上艺术,谁就等于交上了孤独和苦恼,艺术创作太难了,太苦了。有人说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会写字就能成为书法家,要我看,前者只是工具,后者才是艺术,这里的距离太大了。其实我也算不上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只是年龄大了,种种原因被边缘化了,才到了文艺界来。而李老师不一样,他很早就接触艺术,涉猎的门类很广,修养很全面,很丰富,晚年还有精力漫游世界各地,游览之余还要记述,一天作好多画,可见其勤奋。谁也别吹牛,再有天分的人不勤奋也不行。任何大艺术家都是从宣纸堆里爬出来的,一辈子那要废掉多少宣纸啊!我们为我们山西有这样有名有实,有全面修养,而且难能可贵德艺双馨的李夜冰这样的艺术家感到骄傲,十分钦佩。
有的诗就是一幅好画
王东满 (省文联原副主席,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
我觉得,中国画画坛出现的“李夜冰现象”或者叫“夜冰荷”,美术界的理论家们应当深入研究。国画中专攻画荷的画家很多,但李夜冰的荷,独行独步,几乎找不出与什么人的荷作有一丝一毫的相似相近之处。他在用色用笔构图经营等等方面都有出人意料的新奇。比如构图,他的画构图都非常满,一纸斗方,照传统教习,这似为大戒,画面起码要有四分之一的留白,甚至四分之二之三的空白。李夜冰先生则反其道而行之,这一反显然是离经叛道,不守规矩了。然而,正是这种看似“法度之外”的画法,却收到出奇的艺术效果与审美效果。再比如用色,通常国画强调重墨轻色,而李夜冰先生又让人惊讶了一下:他来了个既重墨又重色,有时甚至重色轻墨,整幅画完全用色取胜,用色出奇,用色藏妙,用色来调动气韵精神。
李夜冰先生所以有今天卓尔不群、独傲群“荷”的艺术成就与艺术个性,其来有自,绝非空中楼阁,一蹴而就。我替他寻找了三大原因:
其一,长期的艺术实践使他具有超越常人的坚实雄厚的中国画功底。
其二,勤奋好学,广汲博取,为他的天赋添足了后天营养。
其三,深厚的学养使他脱去了画匠之俗,成为一名画品高格的当代大画家。当代中国有两位活例。一位是大画家黄永玉,文学功夫不在哪位大作家之下;一位是大画家范曾,最近网上对他组织歌颂习主席文艺座谈会诗词唱和活动认为是谄媚,是讨好,大揭其不怎么光彩的老底。这些事我们不去管他,但就范曾先生诗词功夫,恐怕在座的我们都未必能与之比肩。还有大工笔画家林凡先生,他的诗词写绝了,现在还不时有新作给我发来。诗画一家,古今斯然。画家不通诗道,诗家不通画理,诚难成为好画家好诗家。我翻看了李夜冰先生的《露珠集》,这是李夜冰先生的一本诗集,我没有料到他的诗写得也很有诗味,有意境。就像有的画就是一首好诗一样,他有的诗就是一幅好画。
笔墨老辣 气象正大
董耀章 (省文联原副主席,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
李夜冰先生,是我敬重的人品艺品兼得,且以彩墨传神,在中国画坛享有盛誉的老画家。李老已耄耋之年,我用三句话折射我对其人其画的印象。第一句话:雄风犹存,活力永驻,精神没有退化;第二句话:人格高尚,谦恭礼让,没有自我放逐;第三句话:学养丰厚,画境高远,没有荒漠化。夜冰年迈八旬,自强不息,有一种“坐破蒲团,静参默悟”的境养。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中国画的继承发展中,汲取了西画的抽象重彩的亮点,中西合璧,形成了李夜冰彩墨中国画的风格:色彩绚烂,全景布控,笔墨老辣,气象正大。从鲜活的意象中透射出画家钟情于大真、大美、大雅的美学追求。
“新六法”对当代艺术发展有重要启示
周敬飞 (省政府文史馆馆员)
夜冰先生的
《艺海足迹》共分三个部分,一曰“游走于艺术的海洋”,二曰“实用与艺术思考”,三曰“在烽火中成长”,凡40万言。人贵识见,书贵明达,这些文章见人见事见精神,读后可使人的思想和精神得到滋养和升华。我感受最深的有这样四个方面:其一,在烽火中锤炼成长。其二,迈出家门,走遍天涯,贴近生活,扎根人民。其三,走出了一条艺术创新的新路。其四,创立艺术理论“新六法”。其中第二点和第四点尤其难能可贵。
在文集的《世界五大洲考察散记》《访美掠影》《访日杂记》《金字塔与埃及人的服饰美》以及《参观俄罗斯绘画所想到的》等众多篇章中,真实地记录了夜冰先生为了绘画,走遍天涯,搜尽奇峰的壮行足迹,也似乎带领我们“游走于艺术的海洋”之中。夜冰先生不顾年事已高,不辞旅途辛劳,在国内,考察了五岳四圣,北国草原,江南水乡和新疆、西藏的边陲风光,画出了大量讴歌人民、无愧时代的优秀作品。单就他笔下的老房子来说,既有晋中一带的大片屋群,也有太行山区单门独户的农家小院。那一扇扇古老的门窗,那一座座石碾石磨,那一株株梨枣柿树,无一不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无一不是对生活之美的热情礼赞。在国外,他走遍了世界五大洲,通过考察、讲学、举办画展等多种形式,进行艺术交流,吸取外来艺术营养,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绘画艺术,创作出了异国风光作品100多幅。我们的先祖历来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想夜冰先生之所以能够继承传统又不囿于传统,借鉴西法又融会贯通,走出一条艺术创作的新路,是与他一次又一次地走出家门,迈出国门,不断地开阔视野增进见识,不断地进行艺术交流,不断地吸收外来艺术营养分不开的。
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的特别是艺术大家们,都有着自己明确而坚定的艺术主张。夜冰先生“新六法”是他艺术创作和艺术实践的理论总结和概括,是夜冰先生艺术生涯中极为突出的贡献,对当代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诗中有画且有画外音
梁志宏 (太原市诗词学会会长)
匆匆读过李夜冰先生的《露珠集》,给我留下了诗中有画,且有画外音的美好印象。
收入《露珠集》的诗,主要是先生游走山水、出访海外心有所感的游历诗,也有不少咏怀家乡故土、忆及亲友的怀亲诗和泼墨挥彩作画之余的题画诗,勾勒出了他数十年来生活、从艺的印迹与心灵史。这些诗大多为即兴之作,抒怀或者记事,不事雕琢。从诗体上看,应该归入新古体诗。句式规整,讲求押韵(也有个别处未押韵),不讲平仄格律但是有内在的节奏,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感觉如行云流水自然和谐,如惠风拂面顺畅惬意。
画家做诗长于别人的优势是诗中有画,做到这一点容易;难的是诗中有画并且写出画外之音。可以说这是评析诗歌的艺术含量、审美品位高下的一个视角。画家李夜冰写诗已经进入这一艺术审美层次了。这一点在他创作的题画诗中多有呈现。
先看这首《题画荷》:墨荷不曾人间有,情趣须在笔下生。借得一波瑶池水,炎暑苦夏有清风。画家泼彩画荷之后,笔下又生情趣,感觉水波微漾清风徐来,飞扬的想象力生发出了美妙开阔的意境。我想读者也会从中感受到盛夏的一股凉意。再看《画水仙》一诗:花洁叶疏幽雅姿,几笔情抒几点思。不涂胭脂惹人眼,暗送芬芳醒春时。作者在画意里又注入了恰切的情思,借助水仙盛开花色清丽、暗香浮动的意象,抒发自己一份醒春迎春的情怀。
为这个时代留下精彩一页
陆贤能(太原理工大轻纺美院教授,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前年深秋,山西省文史馆组织带领馆员书画家到河北省白洋淀采风。当大伙饱览了白洋淀的风光回晋后,80岁高龄的李夜冰李先生在入冬时节再度去了白洋淀!并为此付出了身感风寒重病一场的代价。为何李老要选择不适的季节、恶劣的天气、荷花霜变的时候再去白洋淀?从一个画家的角度来看,此举早已超越了“观察”、“取材”的境地,也不仅仅是去实践“体验”、“感受”的过程,而是一种生命情感的倾注和融合!“天人合一”的境界怎么得来?李老做出了榜样!回望先生一生的艺术实践都突出地反映着他的精神面目和生命融入的状态,无论是采风世界各地还是深入乡村老宅,其作品都反映了这一点。反映着李夜冰精神!
几年以前,我曾用“世界眼光,中国精神,现代意识”三句话12个字来概括李老的艺术,今天看来,还须加上一句“理论关照”。所指世界眼光就是心胸开阔、视野高远,绝不自设藩篱固步自封,敢于吸纳古今中外的文化成就为我所用,提升自己的创作高度回报时代。这是一种气魄,一种胆识,还深沉地体现着一种崇高的民族情怀(而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实际上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和优秀的文化传统——在中国历史上,最强盛发达的时代都是吸纳融合的时代。有了上述世界眼光,还须把民族精神、中国精神作为自己的灵魂,否则世界眼光就不会是真正的世界眼光。那就成为崇洋媚外,成为假洋鬼子,数典忘祖。曾有人评他的一些作品是“风景画”“不是山水画”“不像中国画”。而我认为,李老的中国画作品就是当代的中国画!虽然有一些专家的说法从某个角度看不无根据,但从本质上看就是当代中国画,不是别的画!即使是那批国外题材的作品,也是中国画!因为它与其他的绘画,从关照方式、技法运用、材质和画面特征都不同,而与中国画相同,只是比传统中国画多了许多新思路、新法式,与传统风格有了距离,这是进步啊!
我们把他的作品同他的“新六法”联系着看。这一点是很明白的——他的实践与理论是完全统一的整体。这也从正面表现了李老是一位实践与理论并重的艺术家,非常的难得,尤其在我们山西非常的宝贵。我诚心诚意地希望我们山西的绘画和理论界要用一个“陌生人”的心态(不要用熟人、陈见的态度)来面对这位老人,或许你会感受到一种不期的心动乃至震撼。
李老的“新六法”内涵丰富,很有价值,尤其对当代创新更具指导意义。其“新六法”不是背离六法传统,而是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创新成就和自身的创新实践,从理论的高度做出的总结,为这个时代留下了精彩的一页。
李夜冰本身就是一面旗帜
王宝库 (省政府文史馆馆员)
在深刻认知和感悟了李夜冰先生其人、其事、其行状之后,我突然对他的名字发生了极大的兴趣,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首唐诗中的一对联句:“雕盘大漠寒无影,冰裂长河夜有声。”诗句彰显了一种苍凉、悲壮、雄浑、深阔、阳刚、大气的情调和氛围,同时却不乏生命的活力与张力。我不知道李先生其名是否取自“冰裂长河夜有声”诗句中的“冰”与“夜”二字,但是他的今生今世之形形色色,却真的与此诗句的蕴涵高度契合,令人深感中国汉字和中华文化的神秘与奇妙,因而不能不大惊奇和大感叹。
李夜冰虽然是耄耋老人,其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却不见衰老,仍旧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人生但凡活过了“知天命”之年而进入“花甲子”、“古稀”、“耄耋”岁月,便有了沧桑感,色彩观念缘此而趋于沉稳,花花世界的五彩缤纷逐渐退出了视界,于是变成了庄严厚重的黑、白、灰,心眼里便少了色彩的斑斓而多了人生的老辣。李先生却是人老心不老,不但青春,甚至还有些童趣。他用他的画笔把色彩玩了个够,玩了个透,玩出了高品位,玩上了高格调。
“美术”一词,“美”是目标,“术”是手段,手段服务于目标,其重点在“美”而不在“术”。有人说他的国画像西画之水粉画或油画,其评价侧重了“术”而偏离了“美”,鄙人难以苟同。许多人对他的画作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意见与建议,说得也还中肯、到位。不同意见可以表述,但是未必一定依其言而改正之和践行之。倘若真的照这些意见与建议修正纠偏,李夜冰便会成为别的什么人而失掉了自我。
保持本真的自我,有个性,有特色,不可复制,不可克隆,才会有持久不衰的生命活力与张力。李夜冰先生本身就是一面旗帜,没有丝毫理由改变门户而异旗换帜。
李夜冰先生或许就是我们寻找的大师
刘彩军(山西省美协副主席、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样的不同意见,经常大相径庭,甚至完全相左,那就很难确定和准确评价一位艺术家和他的作品。只有我们达成相对一致的共识,也就是从一个基本的观照体系去审视一位艺术家及作品的价值。
李夜冰先生的作品广泛受到大家关注,赞扬之声不绝于耳,同时确实也有不同意见。作为艺术批评,这很正常,也符合艺术评论的规律。我要说的是,李老的作品给我们会有怎样的启示?他的艺术的内涵和审美观点是什么?他的研究和探索的价值在哪里?这是我们想回答和探究的问题。
首先从李老作品直观的观感谈。我认为李老的作品一是当代的、反映现实生活的、充满激情和生机,二是创新的、具有表现力的、具有个性和中国文化观念的,三是具有学术性和专业性、关注视觉表现、不论中西为我所用。对此,我相信大家没有异议,或许同意我的看法。李可染先生讲“可贵者胆,所要者魂”,鲁迅先生也曾讲“只有民族精神是最可宝贵的,为有发扬和继承民族精神中国才有希望。”那么我便有理由相信,艺术的基本标准似乎有一个相对的定位:1艺术贵在创新2.艺术当随时代3.艺术的本质是真情实感,是永不停息的追求和创新。
我们再看业已公认的几位大师给我们提供的启发。吴昌硕:笔墨形式,骨法用笔,书法用笔视觉,势的表达;齐白石:笔墨情感,内容,墨韵情趣,情感的表达;黄宾虹:笔墨,哲学思想,文化精神。以上三位都在传统的基础上对中国画从不同方面予以继承发扬。所以他们成为一代大师,是对中国绘画不同层面的提升与创新。我们再论李夜冰先生的画,其取向与定位不乏民族文化精神,也有足够的文化自信:1.李老精研或通识工艺美术设计、油画、版画、中国画多方涉猎。观念趋于当代,取法于传统文化,注重中国民族文化的精神。积极容纳中西文化的精髓,为我所用。2.其核心在于不断创新。我们今天的评价分歧在对待传统的理解与认识的不同,对笔墨、材质与运用的差异,对文化与时代的关注不同视角。如果我们承认了以上偏差,我们便会发现我们的认同,我们便会确立艺术的普遍概念,我们便能相对准确地评价李老的作品——作品颇具创新,具有民族文化和精神,关注文化的当代性且能吸纳融合中西文化的不同优势。在注重传统精神把握的同时建立了文化的自信。这就是李老“新六法”的核心。李老的“新六法”体系,对我们重新研究中国画如何发展提供了启示和思考,并用自己的实践给出了多层面的解答。李夜冰先生或许就是我们寻找的大师!因为他的作品向我们启示了文化的自信与自足!在中国画创作中溶入了这个时代所应有的审美观念与形态!
山西美术自信、自觉的最好表现
刘维东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著名书法家、美术理论专家)
李夜冰的彩墨绘画完成了中国画的现代转型,他的艺术创新是山西美术自信、自觉的最好表现。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的“彩墨绘画”就作为一个重要的美术概念提出,徐悲鸿曾有将中央美术学院的中国画系改称为彩墨画系的设想。虽然没有最终实施,但彩墨绘画在实践方面却由张大千、林风眠、刘海粟、徐悲鸿、吴冠中等众多艺术家走出一条具有强烈时代特色的道路来。毋庸置疑,彩墨绘画的学理就是中西融合,这也是近现代中国美术的整体发展理论,与近现代中国发展的价值取向上是高度一致的。
像李夜冰他们的艺术实践最初接受的都是西式美术教育,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几乎涉猎了所有的美术领域(油画、版画、年画、工艺美术、舞台美术等),将如此丰富的实践熔于一炉,就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李家彩墨画”。更为可贵的是他能够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长期坚持在彩墨绘画的领域中探索、实践,勤奋耕耘,义无反顾。如此自信、自觉的艺术创新,在整体价值取向上做到了与时俱进,步履坚定,不左右摇摆。不单是他丰硕的艺术创作,尤其是他坚定不移的艺术信念已经成为我们艺术工作者必须珍视的宝贵财富。我们完全可以凭借李夜冰式的创新从容应对那些对山西艺术“保守有余、创新不足”的责难,因此,彰显像李夜冰这样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在较长时期内应是山西文化界的重要工作内容。 晨报记者 艺兴